back_img

召公谏厉王弭谤

[先秦]佚名

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
“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
“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
“是鄣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雍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

召公谏厉王弭谤译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谤:“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

王喜,告召公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谤:“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止百姓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河流如果堵塞后一旦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展开
收起

召公谏厉王弭谤注解

1
谤:指责,公开的批评。
2
巫:古代以降神事鬼为职业的人。
3
莫:没有谁。
4
目:用眼睛看看,用作动词。表示敢怒不敢言。
5
弭谤:消除议论。弭,消除。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谤言,这个词后来一般作贬义词。
6
障:障碍。
7
川壅而溃:堵塞。水冲破堤坝。疏通。治水的人;决之使导,引水使它流通。治民者必宣导百姓,使之尽言。宣,放,开导。治理国政。听,治理,处理。三公九卿。以及。上士,中士,下士。指采集于民间的讽谏诗,不是指《诗经》。盲人乐师向国王进献乐曲。瞽,无目,失明的人。史官向国王进献记载史实的书籍。少师进献规劝的文辞。箴规谏的文辞。无眸子的盲人吟咏(公卿烈士所献的诗)。瞍,没有眸子的盲人。赋,朗诵。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的文章)。曚,有眸子而看不见东西的人。百官。百姓的意见间接传给国王。常在左右的臣子,进献规谏的话。尽力规劝。同族的亲属,弥补并监察国王的过失。国内元老大臣把这些规谏修饬整理。耆,六十岁的人。艾,五十岁的人。而后由国王仔细考虑,付之实行。国王的行事由此才不至于违背事理。悖,违背。事行,政事畅行,政令通行。
8
而:转折连词,但是。从这里生产出来。于,从。 是,这。 乎,助词。如同,其,指代土地,原,宽阔。隰,地下而潮湿的土地。衍,地下而平坦的土地。沃,肥美得土地,就好比土地有原隰衍沃的一样。宽阔而平坦的土地。低下而潮湿的土地。低下而平坦的土地。有河流灌溉的土地。由于百姓用口发表意见国家政治的好坏才能从中表现出来。发表议论。宣泄,引导。于是,从这里面。暴露出来。这两句是说,凡是老百姓认为好的就做,反之就得加以防备, 这是增多衣食财物 的办法。。防备。所以,用来……的方法。副词,表示揣测,(这)大概(就是)。用来……的。阜,增加。使……丰富。意动用词。成熟。行,自然流露,自然表现。胡,怎么。能有什么帮助呢?这句是说,那赞同的人能有多少呢?其,代词,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把国王放逐到彘地去。终于,副词。流放,放逐。到,介词。。从,从这里。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境内。比……更严重。超过。
展开
收起

召公谏厉王弭谤赏析

本篇在结构上与前篇《祭公谏征犬戎》完全相同,仍然是谏因、谏言、谏果的三段式。首尾叙事,中间记言,事略言详,记言为主,体现了《国语》的一般特点。但本文的开头结尾却仍有独到之处。

文章开头,妙语传神。“厉王虐,国人谤王”,寥寥七字,胜于千言。一边是厉王虐,一边是国人谤。谤由虐起,事出必然,因果明了,壁垒分明,一开篇便展现给读者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既引出召公苦谏的缘由,也为厉王的可悲下场埋下了伏笔。接下来厉王的一“怒”一“喜”,两个动词,如千钧之力,又将矛盾推向高潮,且把这位暴虐无道的昏君形象斧砍刀削得更加逼真。结尾是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开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此语真乃神来之笔,厉王以为高压就可止谤,因而“大喜”,其实高压下的沉默,只是火山喷发前的死寂。结尾“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这是愤怒与反抗的岩浆在凝聚力量。终于火山喷发,国人暴动,厉王被逐,那该是何等壮观的场面,何其复杂的斗争。但作者全都略去,只写了“三年,乃流王于彘”,淡淡的七个字,对厉王是何等轻蔑,而留给后人的思考又是何等深刻!

召公的谏词,前后都是比喻。前一个比喻,说明“防民之口”的害处;后一个比喻,说明“宣之于口”的好处。只有中间一段切入正题,以“天子听政”总领下文,从正面写了“宣之使言”的种种好处。从公卿列士,史、瞽、师、蒙,到百工庶人,广开言路,畅所欲言,而后经天子斟酌取舍,补察时政,就使政策、政令不背真理。如此,恰当生动的比喻与严肃认真的正题有机结合,夹和成文,笔意纵横,态度真诚,用心良苦。

展开
收起

召公谏厉王弭谤评析

  《召公谏厉王弭谤》在结构上是谏因、谏言、谏果的三段式。首尾叙事,中间记言,事略言详,记言为主,体现了《国语》的一般特点。但文章的开头结尾却仍有独到之处。

  文章开头,妙语传神。“厉王虐,国人谤王”,寥寥七字,胜于千言。一边是厉王虐,一边是国人谤。谤由虐起,事出必然,因果明了,壁垒分明,一开篇便展现给读者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既引出召公苦谏的缘由,也为厉王的可悲下场埋下了伏笔。接下来厉王的一“怒”一“喜”,两个动词,如千钧之力,又将矛盾推向高潮,且把这位暴虐无道的昏君形象斧砍刀削得更加逼真。结尾是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开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此语真乃神来之笔,厉王以为高压就可止谤,因而“大喜”,其实高压下的沉默,只是火山喷发前的死寂。结尾“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这是愤怒与反抗的岩浆在凝聚力量。终于火山喷发,国人暴动,厉王被逐,那该是何等壮观的场面,何其复杂的斗争。但作者全都略去,只写了“三年,乃流王于彘”,淡淡的七个字,对厉王是何等轻蔑,而留给后人的思考又是何等深刻!

  召公的谏词,前后都是比喻。前一个比喻,说明“防民之口”的害处;后一个比喻,说明“宣之于口”的好处。只有中间一段切入正题,以“天子听政”总领下文,从正面写了“宣之使言”的种种好处。从公卿列士,史、瞽、师、蒙,到百工庶人,广开言路,畅所欲言,而后经天子斟酌取舍,补察时政,就使政策、政令不背真理。如此,恰当生动的比喻与严肃认真的正题有机结合,夹和成文,笔意纵横,态度真诚,用心良苦。

展开
收起

召公谏厉王弭谤题解

  中国古代历史家在记述历史事件时,有尚实录、寓褒贬的优良传统。他们往往忠于历史真实,并从那些孤立甚至偶然的事件中,去挖掘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供后代统治者借鉴。《国语》这篇文章记载了周厉王被逐的过程。召公亦作邵公。周厉王执政时,由于残暴无道,遭到人们的谴责,然而他非但不思改弦易辙,反而采取高压手段堵塞舆论的批评。结果,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举起反叛的旗帜,把他从国君的宝座上拉了下来。它告诉人们一条真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即是说,如果统治者滥施暴政,且又堵塞言路,终将自食其果。全篇文字简洁,叙述有条有理,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

  •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
    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
    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
    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
    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
    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
    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
    时见起行尘。
    吾(一作余)亦辞家久(一作者)。
    看之泪满巾。
  • 《跋林和靖手书所作三十聊》
    唐人作诗先作聊,一聊一句名几年。
    后来作者如崩川,去年百里无洄沿。
    又如商鞅坏井田,夷封沟洫开陌阡。
    吟哦一变成号颠,秦张功甫出此编。
    我读未竟心犁然,借归手抄家自傅。
    藏之箧笥待后贤,庶万有一唐风还。
  •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 《五十言怀诗》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疑道是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猜你喜欢

  • 《关雎》
    佚名佚名〔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遹王有声》
    佚名佚名〔先秦〕
    遹王有声,遹骏有声。
    遹求厥宁,遹观厥成。
    遹王烝哉!
    遹王受命,有此武功。
    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遹王烝哉!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
    匪棘其欲,遹追来孝。
    王后烝哉!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
    四方攸同,王后维翰。
    王后烝哉!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
    四方攸同,皇王维辟。
    皇王烝哉!
    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皇王烝哉!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
    维龟正之,武王成之。
    武王烝哉!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
    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武王烝哉!
  • 《小雅·杕杜》
    诗经诗经〔先秦〕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
    王事靡盬,继嗣我日。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
    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檀车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远!
    匪载匪来,忧心孔疚。
    斯逝不至,而多为恤。
    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止!
  • 《九章·悲回风》
    屈原屈原〔先秦〕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
    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芷幽而独芳;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
    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
    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伤太息之愍怜兮,气於邑而不可止。
    纠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
    折若木以弊光兮,随飘风之所仍。
    存彷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
    抚佩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岁忽忽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
    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闲。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入景响之无声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
    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邈漫漫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
    凌大波而流风兮,托彭咸之所居。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霓之标颠;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倏忽而扪天。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冯昆仑以瞰雾兮,隐岷山以清江;
    惮涌湍之磕磕兮,听波声之汹汹。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汜潏潏其前后兮,伴张驰之信期。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悲霜雪之俱下席,听潮水之相击。
    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
    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惕惕;
    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
  • 《离别相去辞》
    佚名佚名〔先秦〕
    跞躁摧长恧兮擢戟驭殳。
    所离不降兮泄我王气苏。
    三军一飞降兮所向皆殂。
    一士判死兮而当百夫。
    道祐有德兮吴卒自屠。
    雪我王宿耻兮威振八都。
    军伍难更兮势如貔貙。
    行行各努力兮于乎于乎。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