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逍遥游(节选)

[先秦]庄周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面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节选)译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因此,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凭借着风力,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yú)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抢榆枋 一作:枪榆枋)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蝉和小斑鸠这两只小虫、鸟又知道什么呢。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与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短命。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做灵龟,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可是活了七百来岁的彭祖如今还因长寿而特别闻名,众人都想与他相比,岂不可悲!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商汤问棘,谈的也是这件事。汤问棘说:“上下四方有极限吗?”棘说:“无极之外,又是无极!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大海,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是大和小的分别。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说的那只小鸟一样。而宋荣子对这种人加以嘲笑。宋荣子这个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奋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他认定了对自己和对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荣辱的界限,就觉得不过如此罢了。他对待人世间的一切,都没有拼命去追求。即使如此,他还是有未达到的境界。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去追求。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展开
收起

逍遥游(节选)注解

1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北冥”,北海。下文“南冥”,指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2
鲲:传说中的大鱼。
3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
其:表推测。
5
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6
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7
垂:同“陲”,边际。
8
海运:海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
9
徙:迁移。
10
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11
《齐谐》:书名。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一说人名。
12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13
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拍打。
14
抟:回旋而上。一作“搏”(bó),拍。
15
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16
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17
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
18
以:凭借。
19
息:风。
20
野马:指游动的雾气。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21
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22
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
23
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互相。吹拂。
24
苍苍:深蓝。
25
其正色邪: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26
极:尽。
27
下:向下。
28
亦:也。
29
是:这样。
30
已:罢了。
31
覆:倾倒。
32
坳:凹陷不平,“坳堂”指堂中低凹处。
33
芥:小草。
34
置杯焉则胶:将杯子放于其中则胶着搁浅。置,放。焉,于此。胶,指着地。
35
斯:则,就。
36
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文,意为“这样,然后才……”。
37
培:凭。
38
莫之夭阏:无所滞碍。夭,挫折。阏,遏制,阻止。“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39
图南:计划向南飞。
40
蜩:蝉。
41
学鸠:斑鸠之类的小鸟名。
42
决:疾速的样子。
43
抢:触,碰,着落。“抢”也作“枪”。
44
榆枋:两种树名。榆,榆树。枋,檀木。
45
控:投,落下。
46
朝菌:一种大芝,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
47
晦朔: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一说“晦”指月末,“朔”指月初。
48
蟪蛄: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
49
冥灵:大树名。一说为大龟名。根据前后用语结构的特点,此句之下当有“此中年也”一句,但传统本子均无此句。
50
大椿:传说中的大树名。一说为巨大的香椿。
51
彭祖:传说中尧的臣子,名铿,封于彭,活了约八百岁。
52
乃今:而今。
53
以:凭。
54
特:独。
55
闻:闻名于世。
56
众人:一般人。
57
匹:配,比。
58
汤:商汤。
59
棘:汤时的贤大夫,《列子汤问》篇作“夏革(jí)”。
60
已:矣。
61
穷发:传说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发,指草木植被。
62
修:长。
63
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北。
64
羊角:一种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
65
绝:穿过。
66
斥鴳:池沼中的小雀。斥,池,小泽。
67
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
68
至:极点。
69
小大之辩:小和大的区别。辩,同“辨”,分辨,分别。
70
效:效力,尽力。
71
官:官职。
72
行:品行。
73
比:合。
74
合:使。。。满意。
75
而:通“能”,能够。
76
征:征服。
77
宋荣子:一名宋钘(jiān),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78
犹然:喜笑的样子;犹,通“繇”,喜。
79
举:全。
80
劝:勉励。
81
非:责难,批评。
82
沮:沮丧。
83
定:认清。
84
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
85
境:界。
86
数数然:汲汲然,指急迫用世、谋求名利、拼命追求的样子。
87
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
88
御:驾驭。
89
泠然:轻妙飘然的样子。
90
善:美好的。
91
旬:十天。
92
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与零数。
93
致福:求福。
94
虽:虽然。
95
待:凭借,依靠。
96
乘:遵循,凭借。
97
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界。
98
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99
御六气之辩:驾驭六气的变化。御,驾驭、把握。指阴、阳、风、雨、晦、明。通“变”,变化的意思。
100
彼:他。
101
且:将要。
102
恶:何,什么。
103
至人: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下文“神人”“圣人”义相近。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即物我不分。
104
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
105
无功:无作为,故无功利。
106
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
107
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不立名。
展开
收起

逍遥游(节选)背景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子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不可与庄语”,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逍遥游(节选)赏析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这篇文章巧用寓言故事,文笔变化多端,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所宣扬的主张是清静无为、以养天年。他对于世间的大小、贵贱、寿夭、是非、得失、荣辱等的解释是相对主义的。他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思想态度,无论是消极的还是富有启发性的,对后世均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厌恶那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社会,拒绝与统治者合作,鄙视富贵利禄,否定鬼神的存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
收起

逍遥游(节选)文言现象

一. 虚词
1. 之
(1)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3)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4)鹏之徙于南冥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助词,的)
(9)则芥为之舟(代词,小草的)
(10)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
(1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12)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
(1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代词,他,指宋荣子)
(14)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词,他,指彭祖)
(15)穷发之北(结构助词,的)
(16)汤之问棘也是已(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 而
(1)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
(3)决起而飞(连词,表顺承)
(4)控于地而已矣(连词,就)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并列)
(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连词,表转折)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表转折)
(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词,表转折)
3. 则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就)
(2)时则不至(连词,或者)
(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连词,那么)
4.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 以
(1)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3)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4)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用)
(5)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
6. 且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而且)
(2)彼且恶乎待哉(连词,还)
(3)且适南冥也(副词,将要)
7. 于
(1)彼其于世(介词,对于)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在)
8. 其
(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是……还是……)
(2)其名为鹏(代词,它的)
(3)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它,指水)
(4)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

二. 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 冥:通“溟”,海色深黑。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智慧。
4.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与零数。 反:通“返”。
5.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变化。
6.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
7.而征一国 而:通“耐”,才能。
8.知效一乡 知:通“智”,智慧。
9.犹然笑之 犹:通“繇”,喜。
10.而后乃今培风 培:通“凭”,凭借。

2.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今多用于虽然···但是···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3)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之二虫又何知
古义:泛指动物
今义:虫子
(5)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6)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短的
今义:农历腊月;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就在这天祭灶。
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丰收年;农历十二月有30天的年份;春节
(7)而征一国者
古义:取信
今义:远行或用武力制裁
(8)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动
今义:泛指海上运输
(9)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今义:高山湖泊名[3]
(10)蟪蛄不知春秋
古义:指四季
今义:春天和秋天
(11)神人无功
古义:无功利
今义:无功劳

3.一词多义

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指风)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
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

4.词类活用
(1)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
(2)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4)德合一君(使动用法,使……满意)
(5)而征一国者(使动用法,使……信任)
(6)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名词用作动词 称赞)
三.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 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 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 变式句
(1)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6)之二虫又何知(知何,宾语前置)
(7)彼且恶乎待哉(待恶乎,宾语前置)

展开
收起

逍遥游(节选)题解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展开
收起

逍遥游(节选)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巧用寓言故事,文笔变化多端,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所宣扬的主张是清静无为、以养天年。他对于世间的大小、贵贱、寿夭、是非、得失、荣辱等的解释是相对主义的。他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思想态度,无论是消极的还是富有启发性的,对后世均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厌恶那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社会,拒绝与统治者合作,鄙视富贵利禄,否定鬼神的存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那种妄想逃避现实,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这种思想无论在当时或现在,都是—种消极的、不可能实现的绝对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逍遥游(节选)本文写法

(1)运用大量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3)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庄周

庄周[先秦]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汉族,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村)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 《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面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
    “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
    “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猜你喜欢

  • 《龙蛇歌》
    先秦无名〔先秦〕
    龙欲上天。
    五蛇为辅。
    龙已升云。
    四蛇各入其宇。
    一蛇独怨。
    终不见处所。
  • 《宋人及楚人平》
    公羊高公羊高〔先秦〕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
    大其平乎己也。
    何大其平乎己?
    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
    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
    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
    司马子反曰:
    “子之国何如?
    ”华元曰:
    “惫矣!
    ”曰:
    “何如?
    ”曰:
    “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司马子反曰:
    “嘻!
    甚矣,惫!
    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
    是何子之情也?
    ”华元曰:
    “吾闻之:
    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
    ”司马子反曰:
    “诺,勉之矣!
    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
    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
    庄王曰:
    “何如?
    ”司马子反曰:
    “惫矣!
    ”曰:
    “何如?
    ”曰:
    “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庄王曰:
    “嘻!
    甚矣,惫!
    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司马子反曰:
    “不可。
    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
    ”庄王怒曰:
    “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
    ”司马子反曰:
    “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
    是以告之也。
    ”庄王曰:
    “诺,舍而止。
    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
    ”司马子反曰:
    “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庄王曰:
    “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
    吾亦从子而归尔。
    ”引师而去之。
    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
    此皆大  夫也。
    其称“人”何?
    贬。
    曷为贬?
    平者在下也。
  • 《韩非子引先圣谚》
    先秦无名〔先秦〕
    不踬于山。
    而踬于垤。
    规有摩而水有波。
    我欲更之。
    无奈之何。
  • 《孟冬寒气至》
    佚名佚名〔先秦〕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 《鸤鸠》
    佚名佚名〔先秦〕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
    淑人君子,其带伊丝。
    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
    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
    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
    胡不万年?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