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朝三暮四

[先秦]佚名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
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
先诳之曰:
“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
”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
“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

朝三暮四译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养的猴子成群,他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猴子们的食物,但又怕猴子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猴子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猴子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猴子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朝三暮四注解

1
狙公:养猴子的老头。
2
解:了解,理解,懂得。
3
狙:猴子。
4
意:心意。
5
得:懂得。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6
损:减。
7
口:口粮。
8
充:满足。
9
欲:欲望,要求。
10
俄而:一会儿,不久。
11
匮:缺乏。
12
限:限制。
13
恐:恐怕。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14
诳:欺骗。
15
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16
与:给。
17
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18
芧: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
19
朝:早上。
20
足:够,足够。
21
众:所有的。
22
皆:都。
23
起怒:一齐生气起来。恼怒,生气。
24
伏而喜: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
展开
收起

朝三暮四赏析

这则寓言的前文与后文作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前文说“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意思是: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

后文说“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译文: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朝三暮四寓意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展开
收起

朝三暮四道理

  这则寓言的前文与后文作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前文说“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意思是: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

  后文说“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译文: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
    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
    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
    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
    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
    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
    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
    时见起行尘。
    吾(一作余)亦辞家久(一作者)。
    看之泪满巾。
  • 《跋林和靖手书所作三十聊》
    唐人作诗先作聊,一聊一句名几年。
    后来作者如崩川,去年百里无洄沿。
    又如商鞅坏井田,夷封沟洫开陌阡。
    吟哦一变成号颠,秦张功甫出此编。
    我读未竟心犁然,借归手抄家自傅。
    藏之箧笥待后贤,庶万有一唐风还。
  •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 《五十言怀诗》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疑道是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猜你喜欢

  • 《东门之杨》
    诗经诗经〔先秦〕
    东门之杨,其叶将将,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
  • 《载芟》
    诗经诗经〔先秦〕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
    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
    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
    实函斯活,驿驿其达。
    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
    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不洽百礼。
    有飶其香。
    邦家之光。
    有椒其馨,胡考之宁。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 《维清》
    诗经诗经〔先秦〕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
    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 《人皆有不忍之心》
    孟子孟子〔先秦〕
    孟子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九罭》
    诗经诗经〔先秦〕
    九罭之鱼,鳟鲂。
    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