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一毛不拔

[魏晋]邯郸淳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
王曰:
“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即唤夜叉拔之。
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
王笑曰:
“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一毛不拔译文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于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阎王笑道:“看你,连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做人呢?”

一毛不拔注解

1
既:既然。
2
之:代指猴毛。
3
方:才。
4
胜:能忍受。

一毛不拔故事

  古代有个富翁,大家都叫他六叔,他十分吝啬。由于他整天盘剥穷人,累得病倒了,差一点昏死过去。三天后,他稍稍清醒了一下,看见屋里挤满了送终的亲友,想要表示什么。他的大侄说:“六叔,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没见面?”他摇摇头。二侄问:“是不是有笔银子放在哪里,不曾交代?”还是他妻子明白,看见两根灯芯同时燃点,就挑掉一根。这时六叔才微微舒了一口气。突然,快断气的六叔流着泪,凑近妻子的耳朵,想跟她说话。他说: “我死后,可把我留下的两张便纸分给前来吊孝的亲戚。” “我死后,别用棺材来盛我,挖个坑,把我埋了就成。” “我死后,不要请和尚念经,我在黄泉下自己会念经的。” “我死后,把我的皮剥下来,卖给皮匠;把我的毛拔下来卖给做刷子的人,一根别丢了……” “一毛不拔”就是一根毛也舍不得拔掉丢失,形容极端自私。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邯郸淳

邯郸淳[魏晋]

邯郸淳(约132年—221年),一作浮,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礼(或作正礼),东汉时颍(yǐng)川阳翟(dí)(今禹州市)人,三国魏书法家,官至给事中。他不经意的闲逸文作——《笑林》和《艺经》,讲述了当时的许多笑话、噱头、善喻、讥讽、幽默趣事以及当时流行的投壶、米夹、掷砖、马射、弹棋、棋局、食籁等诸般游艺项目,成为中国最早的笑话和杂耍专著。

  • 《鲁人锯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 《一毛不拔》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
    王曰:
    “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即唤夜叉拔之。
    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
    王笑曰:
    “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猜你喜欢

  • 《饮酒·道丧向千载》
    陶渊明陶渊明〔魏晋〕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 《咏怀·墓前荧荧者》
    阮籍阮籍〔魏晋〕
    墓前荧荧者。
    木槿耀朱华。
    荣好未终朝。
    连飚陨其葩。
    岂若西山草。
    琅玕与丹禾。
    垂影临增城。
    余光照九阿。
    宁微少年子。
    日久难咨嗟。
  • 《游天台山赋》
    孙绰孙绰〔魏晋〕
    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
    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
    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
    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
    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
    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
    始经魑魅之涂,卒践无人之境;
    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堙祀,故事绝于常篇,名标于奇纪。
    然图像之兴,岂虚也哉!
    夫遗世玩道、绝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
    非夫远寄冥搜、笃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
    余所以驰神运思,昼咏宵兴,俯仰之间,若已再升者也。
    方解缨络,永托兹岭,不任呤想之至,聊奋藻以散怀。
    太虚辽阔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融而为川渎,结而为山阜。
    嗟台岳之所奇挺,实神明之所扶持,荫牛宿以曜峰,托灵越以正基。
    结要弥于华岳,直指高于九嶷。
    应配天以唐典,齐峻极于周诗。
    邈彼绝域,幽邃窈窕。
    近智以守见而不知,仁者以路绝而莫晓。
    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
    理无隐而不彰,启二奇以示兆:
    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睹灵验而遂阻,忽乎吾之将行。
    仍羽人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
    苟台岭之可攀,亦何羡于层城?
    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
    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
    披荒棒之蒙笼,陟峭崿之峥嵘。
    济栖溪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
    跨穹窿之悬磴,临万丈之绝冥。
    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揽桕木之长萝,援葛藟之飞茎。
    虽一冒于垂堂,乃永存乎长生。
    必契诚于幽昧,履重险而逾平。
    既克济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
    恣心目之寥朗,任缓步之从容。
    苏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
    窥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邑邑。
    过灵溪而一濯,疏烦不想于心胸。
    荡遗尘于旋流,发五盖之游蒙,追羲农之绝轨,蹑二老之玄踪。
    陟降信宿,迄于仙都。
    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
    朱阁玲珑于林间,玉堂阴映于高隅。
    彤云斐玉以翼棂,皎日炯晃于绮疏。
    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
    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
    建木灭景于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
    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
    驰神辔之挥霍,忽出有而入无。
    于是游览既周,体静心闲。
    害马既去,世事多捐。
    投刃皆虚,目牛无全。
    凝思幽岩,朗咏长川。
    尔乃羲和亭午,游气高褰,法鼓琅以振响,众香馥以杨烟。
    肆觐天宗,爰集通仙。
    挹以玄玉之膏,漱以华池之泉;
    散以象外之说,畅以无生之篇。
    悟遗有之不尽,觉涉无之有间;
    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
    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
    恣语乐以终日,竺寂默于不言。
    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
  •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七》
    嵇康嵇康〔魏晋〕
    人生寿促。
    天地长久。
    百年之期。
    孰云其寿。
    思欲登仙。
    以济不朽。
    缆辔踟蹰。
    仰顾我友。
  • 《沁园春》
    元好问元好问〔魏晋〕
    再见新正,去岁逐贫,今年逐穷。
    算公田二顷,谁如元亮,吴牛十角,未比龟蒙。
    面目堪憎,语言无味,五鬼行来此病同。
    *盐里,似杨雄寂寞,韩愈龙钟。
    何人炮凤烹龙。
    且莫笑、先生饭甑空。
    便看来朝镜,都无勋业,拈将诗笔,犹有神通。
    花柳横陈,江山呈露,尽入经营惨澹中。
    闲身在,看薄批明月,细切清风。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