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株林

[先秦]佚名

胡为乎株林?
从夏南!
匪适株林,从夏南!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
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株林译文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

为何要到株林去?那是为了找夏南。不是为到株林玩,而是为了找夏南。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驾着大车赶四马,株林郊外卸下鞍。驾着轻车赶四驹,奔抵株林吃早餐。

株林注解

1
胡为:为什么。
2
株:陈国邑名,在今河南柘城县。
3
林:郊野。一说株林是陈大夫夏徵舒的食邑。
4
从:跟,与,此指找人。一说训为因。
5
夏南:即夏姬之子夏徵舒,字子南。
6
匪:非,不是。
7
适:往。
8
乘马:四匹马。古以一车四马为一乘。
9
说:通“税”,停车解马。
10
株野:株邑之郊野。
11
乘我乘驹:驹,马高五尺以上、六尺以下称“驹”,大夫所乘;马高六尺以上称“马”,诸侯国君所乘。
12
朝食:吃早饭。闻一多考,性曰为食。
展开
收起

株林赏析

上层统治者的政治腐败,往往又是与生活上的荒淫相伴而行的。这后一方面,当然也逃不过民众雪亮的眼睛。国风民歌中对这类秽行的揭露屡见不鲜,即是有力的证明。

《株林》堪称这类诗作中的杰作。由于它对陈灵公君臣狗彘之行的揭露,用了冷峻幽默的独特方式,给人们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诗中提到的“夏南”,乃陈大夫御叔之子夏徵舒。他的母亲夏姬则是名闻遐迩的美妇,由此引得陈灵公及其大臣孔宁、仪行父的馋涎。据《左传·宣公九年》披露,陈灵公、孔、仪三人均与夏姬私通,甚至穿着她的“衵服”(妇人内衣),在朝廷上互相戏谑。第二年又去株邑饮酒作乐,陈灵公还当着夏姬之子嘲弄仪行父:“他长得真像你!”仪行父即也反唇相讥:“还是更像君王您呵!”惹得夏徵舒羞怒难忍,终于设伏于厩,将陈灵公射杀,酿成了一场臭名远扬的内乱。

此诗之开篇,大抵正当这班衣冠禽兽出行之际。辚辚的车马正喜孜孜驰向夏姬所居的株林,路边的百姓早知陈灵公君臣的隐秘,却故作不知地大声问道:“胡为乎株林(他们到株林干什么去)?”另一些百姓立即心领神会,却又故作神秘地应道:“从夏南(那是去找夏南的吧)!”问者即装作尚未领会其中奥妙,又逼问一句:“匪适株林(不是到株林去)?”应者笑在心里,却又像煞有介事地坚持道:“从夏南(只是去找夏南)!”明明知道陈灵公君臣所干丑事,却佯装不知接连探问,问得也未免太过仔细。明明知道他们此去找的是夏姬,却故为掩饰说找的是“夏南”,答得也未免欲盖弥彰。发问既不知好歹,表现着一种似信还疑的狡黠;应对则极力挣扎,摹拟着做贼心虚的难堪。这样的讽刺笔墨,实在胜于义愤填膺的直揭。它的锋芒,简直能透入这班衣冠禽兽的灵魂。

到了二章,又换了一副笔墨。辚辚的车马,终于将路人可恶的问答摆脱;遥遥在望的株邑眼看就到,陈灵公君臣总算松了口气。“驾我乘马,说于株野”——这里摹拟的是堂堂国君的口吻,所以连驾车的马,也是颇可夸耀的四匹。到了“株野”就再不需要“从夏南”的伪装,想到马上就有美貌的夏姬相陪,陈灵公能不眉飞色舞地高唱:“说于株野!”“说”,一般均解为“停车解马”,固为确诂。但若从陈灵公此刻的心情看,解为“悦”也不为不可。“说(悦)于株野”,也许更能传达这位放荡之君隐秘不宣的喜悦罢。“乘我乘驹,朝食于株”——大夫只能驾驹,这自然又是孔宁、仪行父的口吻了。对于陈灵公的隐秘之喜,两位大夫更是心领神会,所以马上笑咪咪凑趣道:“到株野还赶得上朝食解饥呢!”“朝食”在当时常用作隐语,暗指男女间的性爱。那么,它正与“说于株野”一样,又语带双关,成为这班禽兽通淫夏姬的无耻自供了。寥寥四句,恰与首章的矢口否认遥相对应,使这桩欲盖弥彰的丑事,一下变得昭然若揭。妙在用的又是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就不仅使这幕君臣通淫的得意唱和,带有了不知羞耻的自供意味;简直还能让读者窥见在车马抵达株邑之野时,君臣脸上所浮动的忘形淫笑。

这样的讽刺笔墨,实在是犀利的。所以连《毛序》在论及此诗时,也不免一改庄肃之态,而语带讥刺地书曰:“《株林》,刺灵公也。淫乎夏姬,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这最后一句,真可作“说于株野”、“朝食于株”的绝妙注脚。

展开
收起
  •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
    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
    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
    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
    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
    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
    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
    时见起行尘。
    吾(一作余)亦辞家久(一作者)。
    看之泪满巾。
  • 《跋林和靖手书所作三十聊》
    唐人作诗先作聊,一聊一句名几年。
    后来作者如崩川,去年百里无洄沿。
    又如商鞅坏井田,夷封沟洫开陌阡。
    吟哦一变成号颠,秦张功甫出此编。
    我读未竟心犁然,借归手抄家自傅。
    藏之箧笥待后贤,庶万有一唐风还。
  •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 《五十言怀诗》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疑道是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猜你喜欢

  • 《曳杖歌》
    先秦无名〔先秦〕
    泰山其颓乎。
    梁木其坏乎。
    哲人其萎乎。
  • 《东方之日》
    诗经诗经〔先秦〕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
    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
    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 《子革对灵王》
    左丘明左丘明〔先秦〕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
    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
    右尹子革夕,王见之。
    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
    “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
    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
    ”  对曰:
    “与君王哉!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
    齐,王舅也;
    晋及鲁、卫,王母弟也。
    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
    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王曰:
    “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
    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
    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  对曰:
    “与君王哉!
    周不爱鼎,郑敢爱田?
    ”王曰:
    “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
    诸侯其畏我乎?
    ”对曰:
    “畏君王哉!
    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  工尹路请曰:
    “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敢请命。
    ”王入视之。
    析父谓子革:
    “吾子,楚国之望也!
    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
    ”子革曰:
    “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  王出,复语。
    左史倚相趋过。
    王曰:
    “是良史也,子善视之。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对曰:
    “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
    臣问其诗而不知也;
    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
    ”  王曰:
    “子能乎?
    ”对曰:
    “能。
    其《诗》曰:
    ‘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
    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
    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  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
    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仲尼曰:
    “古也有志:
    ‘克己复礼,仁也。
    ’信善哉!
    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 《出车》
    佚名佚名〔先秦〕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
    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召彼仆夫,谓之载矣。
    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
    设此旐矣,建彼旄矣。
    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
    出车彭彭,旂旐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
    今我来思,雨雪载途。
    王事多难,不遑启居。
    岂不怀归?
    畏此简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执讯获丑,薄言还归。
    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 《麟之趾》
    诗经诗经〔先秦〕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