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译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蒹葭注解

1
蒹:没有长穗的芦苇。
2
葭:初生的芦苇。
3
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4
为:凝结成。
5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6
伊人:那个人。
7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8
溯洄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
9
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
10
阻:险阻,难走。
11
溯游:顺流而涉。游,通“流”,指直流。
12
宛:仿佛。茂盛的样子,文中指芦苇长的茂盛。人教版为“萋萋”,苏教版为“凄凄”。晒干。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13
采采:茂盛的样子。
14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15
涘:水边。
16
右:迂回曲折。
17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展开
收起

蒹葭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很大。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不可得而作。《蒹葭》属于《秦风》。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蒹葭赏析

赏析: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像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得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探讨。

展开
收起

蒹葭意境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诗歌意境的建构过程。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
    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
    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
    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
    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
    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
    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
    时见起行尘。
    吾(一作余)亦辞家久(一作者)。
    看之泪满巾。
  • 《跋林和靖手书所作三十聊》
    唐人作诗先作聊,一聊一句名几年。
    后来作者如崩川,去年百里无洄沿。
    又如商鞅坏井田,夷封沟洫开陌阡。
    吟哦一变成号颠,秦张功甫出此编。
    我读未竟心犁然,借归手抄家自傅。
    藏之箧笥待后贤,庶万有一唐风还。
  •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 《五十言怀诗》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疑道是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猜你喜欢

  • 《登徒子好色赋》
    宋玉宋玉〔先秦〕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
    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
    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
    玉曰:
    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
    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
    至于好色,臣无有也。
    王曰:
    子不好色,亦有说乎?
    有说则止,无说则退。
    玉曰: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
    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登徒子则不然:
    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
    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
    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
    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
    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
    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
    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
    王曰:
    试为寡人说之。
    大夫曰:
    唯唯。
    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
    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
    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
    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
    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
    '遵大路兮揽子祛'。
    赠以芳华辞甚妙。
    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
    意密体疏,俯仰异观;
    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复称诗曰:
    '寐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
    '因迁延而辞避。
    盖徒以微辞相感动。
    精神相依凭;
    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 《简兮》
    诗经诗经〔先秦〕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
    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
    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 《访落》
    诗经诗经〔先秦〕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
    於乎悠哉,朕未有艾。
    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 《叔于田》
    诗经诗经〔先秦〕
    叔于田,巷无居人。
    岂无居人?
    不如叔也。
    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
    岂无饮酒?
    不如叔也。
    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
    岂无服马?
    不如叔也。
    洵美且武。
  • 《旱麓》
    诗经诗经〔先秦〕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鸢飞戾天,鱼跃在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