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溱洧

[先秦]佚名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溱洧译文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流淌向远方。男男女女城外游,手拿蕑草求吉祥。女说咱们去看看?男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热闹又宽敞。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毋相忘。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洋洋真清亮。男男女女城外游,游人如织闹嚷嚷。女说咱们去看看?男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热闹又宽敞。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表情长。

溱洧注解

1
方:正。
2
涣涣:河水解冻后奔腾貌。
3
士与女:此处泛指男男女女。后文“女”“士”则特指其中某青年男女。
4
方:正。
5
秉:执,拿。
6
蕑:一种兰草。又名大泽兰,与山兰有别。
7
既:已经。
8
且:同“徂”,去,往。
9
且:再。
10
洵訏:实在宽广。洵,实在,诚然,确实。訏,大,广阔。
11
维:发语词。
12
伊:发语词。
13
相谑:互相调笑。
14
勺药:即“芍药”,一种香草,与今之木芍药不同。
15
浏:水深而清之状。
16
殷:众多。
17
盈:满。
18
将:即“相”。
展开
收起

溱洧赏析

这首诗好像就是写了一个古代的情人节,或大相亲的场面。诗中交代了时间,初春时节,春水涌流的时节;地点,溱洧之外。

从大处写起,“殷其盈矣”,参加欢会的青年人之多,不可胜数,可谓熙熙攘攘,茫茫人海。这是下面一对情人相会的大背景。

从小处落笔,“维士与女,伊其相谑”,从这一对少男少女的偶然相识,到二人相约同行,再到相谑,相赠爱情花,把相亲相爱的全过得进行了艺术化的忠实记录。可以说是一个很唯美的专题纪录片。

这首诗很美,美在春天;美在爱情。尤其美的是两枝花的俏丽出现:“蕑(兰)”与“勺药”。凭借着这两种芬芳的香草,作品完成了从风俗到爱情的转换,从自然界的春天到人生的青春的转换,也完成了从略写到详写的转换,从“全镜头”到“特写镜头”的转换。要之,兰草与芍药,是支撑起全诗结构的两个支点。

诗分二章,仅换数字,这种回环往复的叠章式,是民歌特别是“诗三百”这些古老民歌的常见形式,有一种纯朴亲切的风味,自不必言。各章皆可分为两层,前四句是一层,落脚在“蕑”;后八句为一层,落脚在“勺药”。前一层内部其实还包含一个小转换,即自然向人的转换,风景向风俗的转换。诗人以寥寥四句描绘了一幅风景画,也描绘了一幅风俗画,二者息息相关,因为古代社会风俗的形成大多与自然节气有关。诗人唱道:“溱与洧,方涣涣兮。”“涣涣”二字十分传神,表现出一片冰化雪消、桃花春汛、春风骀荡的情景。春天,真的已经降临到郑国大地。在这幅春意盎然的风景画中,人出现了:“士与女,方秉蕑兮”。人们经过一个冬天严寒的困扰,冰雪的封锁,从蛰伏般的生活状态中苏醒过来,到野外,到水滨,去欢迎春天的光临。而人手一束的嫩绿兰草,便是这次春游的收获,是春的象征。“招魂续魄,拂除不详”,似乎有点神秘,其实其精神内核应是对肃杀的冬气的告别,对新春万事吉祥如意的祈盼。任何虚幻的宗教意识,都生自现实生活的真切愿望。在这里,从自然到人、风景到风俗的转换,是通过“溱与洧”和“士与女”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式的转换实现的。结构相同的东西可以使人产生由此及彼的对照、联想,因而这里的转换顺理成章,毫不突然。

如果说对于成年的“士与女”,他们对新春的祈愿只是风调雨顺,万事如意,那么对于年青的“士与女”,他们的祈愿则更加上一个重要内容——爱情,因为他们不仅拥有大自然的春天,还拥有生命的春天——青春。于是作品便从风俗转向爱情,从“蕑”转向“勺药”。这首诗是以善于转折为人称道的,清人牛运震《诗志》、陈继揆《读诗臆补》皆认为它“妙于用虚字转折”。其实它的“转折之妙”,不仅独在虚字。如上所说,前一层次的从风景向风俗的小转折,是借重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式实现的。这里从风俗到爱情的大转折,则巧妙地利用了“士”、“女”的相同字面:前层的“士与女”是泛指,犹如常说的“士女如云”;后层的“士”、“女”则是特指,指人群中某一对青年男女。字面虽同,对象则异。这就使转折完成于不知不觉之间,变换实现于了无痕迹之中。诗意一经转折,诗人便一气直下,一改前面的宏观扫描,将“镜头”对准了这对青年男女,记录下他们的呢喃私语,俏皮调笑,更凸现出他们手中的芍药,这爱的信物,情的象征。总之,兰草“淡出”,芍药“淡入”,情节实现了“蒙太奇”式的转换。

于是,从溱、洧之滨踏青归来的人群,有的身佩兰草,有的手捧芍药,撒一路芬芳,播一春诗意。

尽管小小的郑国常常受到大国的侵扰,该国的统治者也并不清明,但对于普普通通的人民来说,这个春天的日子仍使他们感到喜悦与满足,因为他们手中有“蕑”,有“勺药”,有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

展开
收起
  •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
    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
    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
    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
    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
    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
    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
    时见起行尘。
    吾(一作余)亦辞家久(一作者)。
    看之泪满巾。
  • 《跋林和靖手书所作三十聊》
    唐人作诗先作聊,一聊一句名几年。
    后来作者如崩川,去年百里无洄沿。
    又如商鞅坏井田,夷封沟洫开陌阡。
    吟哦一变成号颠,秦张功甫出此编。
    我读未竟心犁然,借归手抄家自傅。
    藏之箧笥待后贤,庶万有一唐风还。
  •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 《五十言怀诗》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疑道是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猜你喜欢

  • 《齐国佐不辱命》
    左丘明左丘明〔先秦〕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
      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
    “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
    “必以肖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
    ”对曰:
    “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
    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
    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
    且是以不孝令也。
    诗曰: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
    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
    故诗曰:
    ‘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
    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
    其晋实有阙。
    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
    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
    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
    诗曰:
    ‘布政优优,百禄是遒。
    ’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
    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
    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
    畏君之震,师徒桡败。
    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
    子又不许,请收合馀烬,背城借一。
    敝邑之幸,亦云从也;
    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
  • 《绸缪》
    诗经诗经〔先秦〕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 《泽门之皙讴》
    佚名佚名〔先秦〕
    泽门之皙。
    实兴我役。
    邑中之黔。
    实慰我心。
  • 《螽斯》
    诗经诗经〔先秦〕
    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 《汉书引逸诗》
    先秦无名〔先秦〕
    四牡翼翼。
    以征不服。
    亲省边陲。
    用事所极。
    九变复贯。
    知言之选。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