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灵台

[先秦]佚名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
于论鼓钟,于乐辟雍。
于论鼓钟,于乐辟雍。
鼍鼓逢逢。
矇瞍奏公。

灵台译文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开始规划筑灵台,经营设计善安排。百姓出力共兴建,没花几天成功快。开始规划莫着急,百姓如子都会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君王在那大园林,母鹿懒懒伏树荫。母鹿肥壮毛皮好,白鸟羽翼真洁净。君王在那大池沼,啊呀满池鱼窜蹦。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廱。

钟架横板崇牙配,大鼓大钟都齐备。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敲起鼍鼓声蓬蓬,瞽师奏歌有乐队。

灵台注解

1
经始:开始计划营建。
2
灵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3
攻:建造。
4
亟:同“急”。
5
子来:像儿子似的一起赶来。
6
灵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名。
7
麀鹿:母鹿。
8
濯濯:肥壮貌。
9
翯翯:洁白貌。
10
灵沼:池沼名。
11
於:叹美声。
12
牣:满。
13
虡:悬钟的木架。
14
业:装在虡上的横板。
15
枞:崇牙,即虡上的载钉,用以悬钟。
16
贲:借为“鼖”,大鼓。
17
论:通“伦”,有次序。
18
辟廱:离宫名,与作学校解的“辟廱”不同,见戴震《毛郑诗考证》。
19
鼍:即扬子鳄,一种爬行动物,其皮制鼓甚佳。
20
逢逢:鼓声。
21
蒙瞍:古代对盲人的两种称呼。当时乐官乐工常由盲人担任。
22
公:读为“颂”,歌。或谓通“功”,奏功,成功。
展开
收起

灵台赏析

去过上海豫园的游客,都知道进入园门看到的第一座建筑叫三穗堂,但对那里面高高悬挂着的一块匾额上写着的“灵台经始”四字,却没多少人懂得其含义。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必然要说到《大雅·灵台》这一篇。

《毛诗序》说:“《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似乎是借百姓为周王建造灵台、辟廱来说明文王有德使人民乐于归附。其实,《孟子·梁惠王》云:“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已将《灵台》的诗旨解说得很清楚。自然这是从当时作者的一面来说,如果从今天读者的一面来说,会同意这样的题解:“这是一首记述周文王建成灵台和游赏奏乐的诗。”(程俊英《诗经译注》)

此篇共四章,第一、二两章章六句,第三、四两章章四句。(按:毛诗分五章,章四句,不甚合理,兹从鲁诗)第一章写建造灵台。灵台自然是台,但究竟是什么台,今所流行的各家注译本中多不作解释。按郑玄笺云:“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陈子展《诗经直解》也说:“据孔疏,此灵台似是以观天文之雏型天文台,非以观四时施化之时台(气象台),亦非以观鸟兽鱼鳖之囿台(囿中看台)也。”这一章通过“经之”、“营之”、“攻之”、“成之”连用动词带同一代词宾语的句式,使得文气很连贯紧凑,显示出百姓乐于为王效命的热情,一如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民情踊跃,于兴作自见之。”而第五句“经始勿亟”与第一句“经始灵台”在章内也形成呼应之势。

第二章写灵囿、灵沼。“翯翯”,鲁诗作“皜皜”,即“皓皓”。此处文句似倒乙,“白鸟翯翯”一句似应在“於牣鱼跃”一句之后。因为第一,“白鸟”有人说是白鹭,有人说是白鹤,总之是水鸟,不应该在“王在灵沼”句领出对池沼中动物的描写之前出现。第二,孙鑛说:“鹿善惊,今乃伏;鱼沉水,今乃跃,总是形容其自得不畏人之意。”(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姚际恒也说:“鹿本骇而伏,鱼本潜而跃,皆言其自得而无畏人之意,写物理入妙。”(《诗经通论》)这表明鹿伏与鱼跃应是对称的,则“於牣鱼跃”一句当为此章的第五句。第三,“麀鹿濯濯”与“白鸟翯翯”两句都有叠字形容词,既然“麀鹿濯濯”(有叠字词)句由“王在灵囿”句引出,则“白鸟翯翯”句须由“王在灵沼”句领起,且当与“麀鹿濯濯”句位置相对应,这样章句结构才匀称均衡。(这样的解释从文词上说较合语义逻辑,然在叶韵上似亦有不圆通之处,而且上古诗文写于人类语言文字发展史的早期,体格并不像后世那么纯熟,句式错杂不齐,也是常事,因此,此见解未必正确,仅供参考而已)但不管有无倒乙,此章写鹿、写鸟、写鱼,都简洁生动,充满活力,不亚于《国风》、《小雅》中的名篇。

第三章、第四章写辟廱。辟廱,一般也可写作辟雍。毛传解为“水旋丘如璧”,“以节观者”;郑笺解为“筑土雝(壅)水之外,圆如璧,四方来观者均也”。戴震《毛郑诗考证》则说:“此诗灵台、灵沼、灵囿与辟廱连称,抑亦文王之离宫乎?闲燕则游止肄乐于此,不必以为太学,于诗辞前后尤协矣。”按验文本,释“辟廱”(即“辟雍”)为君主游憩赏乐的离宫较释之为学校可信,当从戴说。离宫辟雍那儿又有什么燕游之乐呢?取代观赏鹿鸟鱼儿之野趣的,是聆听钟鼓音乐之兴味。连用四个“於”字表示感叹赞美之意,特别引人注目。而第三章后两句与第四章前两句的完全重复,实是顶针修辞格的特例,将那种游乐的欢快气氛渲染得十分浓烈。

说到这里,可以回到开头的话题,揭开“灵台经始”匾额为什么会出现在豫园三穗堂之谜。既然《灵台》一诗写了园林游赏,那么“灵台”一词就与园林结下了缘,所以豫园中也就有了这块匾额。由此也可见《诗经》对后世的巨大文化影响。

展开
收起
  •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
    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
    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
    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
    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
    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
    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
    时见起行尘。
    吾(一作余)亦辞家久(一作者)。
    看之泪满巾。
  • 《跋林和靖手书所作三十聊》
    唐人作诗先作聊,一聊一句名几年。
    后来作者如崩川,去年百里无洄沿。
    又如商鞅坏井田,夷封沟洫开陌阡。
    吟哦一变成号颠,秦张功甫出此编。
    我读未竟心犁然,借归手抄家自傅。
    藏之箧笥待后贤,庶万有一唐风还。
  •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 《五十言怀诗》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疑道是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猜你喜欢

  • 《阴饴甥对秦伯》
    左丘明左丘明〔先秦〕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
    “晋国和乎?
    ”对曰:
    “不和。
    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
    曰:
    ‘必报仇,宁事戎狄。
    ’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
    曰:
    ‘必报德,有死无二。
    ’以此不和。
    ”秦伯曰:
    “国谓君何?
    ”对曰:
    “小人戚,谓之不免;
    君子恕,以为必归。
    小人曰:
    ‘我毒秦,秦岂归君?
    ’君子曰:
    ‘我知罪矣,秦必归君。
    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
    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
    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秦伯曰:
    “是吾心也。
    ”  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 《九章之九悲回风》
    屈原屈原〔先秦〕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
    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芷幽而独芳;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
    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
    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伤太息之愍怜兮,气於邑而不可止。
    纠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
    折若木以弊光兮,随飘风之所仍。
    存彷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
    抚佩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岁忽忽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
    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闲。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入景响之无声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
    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邈漫漫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
    凌大波而流风兮,托彭咸之所居。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霓之标颠;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倏忽而扪天。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冯昆仑以瞰雾兮,隐岷山以清江;
    惮涌湍之磕磕兮,听波声之汹汹。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汜潏潏其前后兮,伴张驰之信期。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悲霜雪之俱下席,听潮水之相击。
    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
    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惕惕;
    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 《琴女歌》
    佚名佚名〔先秦〕
    罗縠单衣,可掣而绝;
    八尺屏风,可超而越;
    鹿卢之剑,可负而拔。
  • 《杨布打狗》
    列御寇列御寇〔先秦〕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
    “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 《南山有台》
    诗经诗经〔先秦〕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
    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
    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
    乐只君子,遐不眉寿。
    乐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
    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