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虞师晋师灭夏阳

[先秦]谷梁赤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
虞无师,其曰师,何也?
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
其先晋何也?
为主乎灭夏阳也。
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
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
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
“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
”公曰:
“此晋国之宝也。
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
”荀息曰:
“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
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
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
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
”公曰:
“宫之奇存焉,必不使也。
”荀息曰:
“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
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
少长于君,则君轻之。
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
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
”公遂借道而伐虢。
宫之奇谏曰:
“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
”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
宫之奇又谏曰:
“语曰:
‘唇亡齿寒。
’其斯之谓与!
”挈其妻、子以奔曹。
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
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
“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虞师晋师灭夏阳译文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不是国都而说灭,是看重夏阳。虞国的军队不足一个师,《春秋》说是师,为什么呢?因为虞国写在晋国之前,不可以不说师。它写在晋国之前是为什么呢?灭夏阳是它为主的。夏阳,是虞、虢交界处虢国的一个要塞。夏阳一失,虞、虢两国都可占领了。虞国为什么要为主灭夏阳呢?晋献公想要讨伐虢国,荀息说:“君主为什么不用北屈出产的马,垂棘出产的璧,向虞国借路呢?”献公说:“这是晋的国宝,如果受了我的礼物而不借路给我,那又拿它怎么办?”荀息说:“这些东西是小国用来服事大国的。它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如受了我们的礼而借路给我们,那就是我们从里面的库藏里拿出来,而藏在外面的库藏里,从里面的马房里拿出来,而放在外面的马房里。”献公说:“宫之奇在,一定不让的。”荀息说:“宫之奇的为人,心里明白,可是怯懦,又比虞君大不了几岁。心里明白,话就说得简短,怯懦就不能拚命谏阻,比虞君大不了几岁,虞君就不尊重他。再加上珍玩心爱的东西就在耳目之前,而灾祸在一个国家之后,这一点要有中等智力以上的人才能考虑到。臣料想虞君是中等智力以下的人。”献公就借路征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说:“晋国的使者言辞谦卑而礼物隆重,一定对虞国没有好处。”虞公不听,就接受了晋国的礼物而借路给晋国。宫之奇又谏道:“俗语说:‘唇亡齿寒。’岂不就说的这件事吗!”他带领自己的老婆孩子投奔到曹国去了。晋献公灭了虢国,五年以后占领了虞国。荀息牵着马捧着璧,走上前来说:“璧还是这样,而马的牙齿增加了。”
展开
收起

虞师晋师灭夏阳注解

1
晋:西周始封姬姓国,晋献公时都于绛(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
2
师:可泛指军队,也可专指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师旅有制。”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下面传文说“虞无师”,就是专指二千五百人的军队编制。
3
夏阳:虢邑,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约三十五里。《左传》作下阳,因另有上阳,以作下阳为是。夏、下同音通假。
4
虢:周初始封姬姓国,有东、西、北虢之分,东虢、西虢已先亡于郑、秦。晋献公所伐为北虢,占地当今河南三门峡和山西平陆一带,建都上阳(今河南陕县李家窑村)。
5
举:攻克,占领。名诡诸,晋武公之子,在位二十六年。在此期间伐灭了周围一些小国,为其子晋文公称霸打下了基础。据《史记·晋世家》,晋献公伐虢的借口是虢国在晋国内乱中支持了他先君的政敌。晋献公最亲信的大夫,食邑于荀,亦称荀叔。献公病危时以荀息为相托以国政,献公死后在宫廷政变中为里克所杀。
6
屈:即北屈,晋地名,在今山西省吉县东北。古以一车四马称为一乘。这里专指马。晋地名,在今山西省潞城县北。
7
府:古时国家收藏财物、文书的地方。
8
宫之奇:“虞有宫之奇,晋献公为之终死不寐。西周始封姬姓国,都陶丘(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
9
马齿:马每岁增生一齿。增添。
展开
收起

虞师晋师灭夏阳解析

  前658年(鲁僖公二年),晋献公准备伐虢。虞国地处晋、虢之间,若绕道则受阻于中条山。献公听从荀息之计,以重礼贿虞君,借道伐虢。虞、虢都是小国,虞贤臣宫之奇看出晋国居心不良,有各个击破、一箭双雕的用意,劝谏虞君不要上当。虞君不但不听,而且自告奋勇愿出兵开路打头阵,帮助晋国攻下了虢邑夏阳。这以后的事,《谷梁传》所述与《左传》有点不同。《谷梁传》以为晋国当年就灭了虢国,五年以后又灭虞。《左传》则以为晋拿下下阳(即夏阳)以后仅作为据点,未即灭虢。三年以后,晋师再次假道虞国,挥军南下,灭了虢国,还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虞君终于做了俘虏。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谷梁赤

谷梁赤[先秦]

谷梁赤,战国经学家。名或作喜、寘、俶,字子始,山东省菏泽定陶人。相传为子夏弟子。治《春秋》,初仅口说流传,至谷梁赤,为《春秋》残亡,多所遗失,乃为经作传,称《春秋谷梁传》。

  • 《郑伯克段于鄢》
    克者何?
    能也。
    何能也?
    能杀也。
    何以不言杀?
    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
    何以知其为弟也?
    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段,弟也,而弗谓弟;
    公子也,而弗谓公子。
    贬之也。
    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
    何甚乎郑伯?
    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
    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 《虞师晋师灭夏阳》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
    虞无师,其曰师,何也?
    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
    其先晋何也?
    为主乎灭夏阳也。
    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
    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
    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
    “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
    ”公曰:
    “此晋国之宝也。
    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
    ”荀息曰:
    “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
    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
    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
    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
    ”公曰:
    “宫之奇存焉,必不使也。
    ”荀息曰:
    “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
    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
    少长于君,则君轻之。
    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
    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
    ”公遂借道而伐虢。
    宫之奇谏曰:
    “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
    ”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
    宫之奇又谏曰:
    “语曰:
    ‘唇亡齿寒。
    ’其斯之谓与!
    ”挈其妻、子以奔曹。
    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
    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
    “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猜你喜欢

  • 《小星》
    诗经诗经〔先秦〕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
    肃肃宵征,抱衾与裯。
    寔命不犹。
  • 《裳裳者华》
    佚名〔先秦〕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
    我觏之子,我心写兮。
    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
    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
    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
    我觏之子,乘其四骆。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
    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 《曹刿论战》
    左丘明左丘明〔先秦〕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小惠未徧一作“未遍”,通假字)
  • 《载驰》
    佚名〔先秦〕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孟子引齐人言》
    佚名〔先秦〕
    虽有智能。
    不如乘势。
    虽有鎡基。
    不如待时。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