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春王正月

[先秦]公羊高

yuánniánzhě
jūnzhīshǐnián
chūnzhě
suìzhīshǐ
wángzhěshúwèi
wèiwénwáng
wéixiānyánwángérhòuyánzhèngyuè
wángzhèngyuè
yánwángzhèngyuè
tǒng
gōngyánwèi
chénggōng
chénggōngzhī
gōngjiāngpíngguóérfǎnzhīhuán
wéifǎnzhīhuán
huányòuérguì
yǐnchángérbēi
wéizūnbēiwēi
guórénzhī
yǐnchángyòuxián
zhūbānyǐnérzhī
yǐnshìyānér
wèizhīhuánzhījiāng
qiěhuán
kǒngzhūzhīnéngxiāngyòujūn
fányǐnzhī
wéihuán
yǐnchángyòuxián
shìchángxián
guìcháng
huánguì
guì
guì
guì
guì
guì
查看更多 ∨

春王正月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元年”是什么意思?指君王登位的第一年。“春”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年开始的季节。“王”指的谁?指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再说“正月”?因为指的是周王确立的正月。为什么要说周王的正月?是表明大一统,天下都实行王的政令。为什么不说隐公登位?这是成全隐公的心愿。为什么要成全隐公的心愿?隐公打算把国家治好,再把政权还给桓公。为什么要把政权还给桓公?因为桓公年幼而尊贵,隐公年长而卑贱。他兄弟俩身份尊卑的区别很微小,国人并不了解。隐公年长而贤明,诸大夫拥戴他为国君。这时如果隐公辞让,桓公能否登位,还没有把握。即使桓公能够登位,大夫们能否辅佐幼君,也没有把握。所以,隐公登位,全是替桓公着想。隐公年长又贤明,为什么不宜立为国君?因为立夫人所生的嫡子为国君,只凭年长,不凭贤明;立媵妾的儿子为国君,只凭尊贵,不凭年长。桓公为什么尊贵?因为他的母亲尊贵。母亲尊贵,儿子也就尊贵吗?是的。儿子因母亲而尊贵,母亲又因儿子而尊贵。

注释
①元年:指鲁隐公元年。
②文王:周文王。
③曷:为什么。正月:阴历每年第一个月。
④王正月:指周历正月。古时改朝换代即改正朔(正月的第一天)。周历以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
⑤大一统:天下统一。
⑥平国而反之桓:隐公打算平治鲁国后,把政权归还桓公。
⑦隐长而卑、桓幼而贵:桓公的母亲仲子是鲁惠公的夫人。隐公的母亲声子只是随嫁来的姐妹。
⑧扳:拥戴。
⑨適:同“嫡”。
⑩立子:立庶子。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公羊高

公羊高[先秦]

公羊高,旧题《春秋公羊传》的作者。战国时齐国人。相传是子夏(卜商)的弟子,治《春秋》,传于公羊平。《春秋公羊传》最初仅有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及齐人胡母生,才“著于竹帛”,流传于世。《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着重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史事记载较简略。

  • 《春王正月》
    元年者何?
    君之始年也。
    春者何?
    岁之始也。
    王者孰谓?
    谓文王也。
    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
    ”王正月也。
    何言乎王正月?
    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
    成公意也。
    何成乎公之意?
    公将平国而反之桓。
    曷为反之桓?
    桓幼而贵,隐长而卑。
    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
    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
    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
    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
    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
    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
    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桓何以贵?
    母贵也。
    母贵,则子何以贵?
    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 《宋人及楚人平》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
    大其平乎己也。
    何大其平乎己?
    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
    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
    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
    司马子反曰:
    “子之国何如?
    ”华元曰:
    “惫矣!
    ”曰:
    “何如?
    ”曰:
    “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司马子反曰:
    “嘻!
    甚矣,惫!
    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
    是何子之情也?
    ”华元曰:
    “吾闻之:
    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
    ”司马子反曰:
    “诺,勉之矣!
    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
    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
    庄王曰:
    “何如?
    ”司马子反曰:
    “惫矣!
    ”曰:
    “何如?
    ”曰:
    “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庄王曰:
    “嘻!
    甚矣,惫!
    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司马子反曰:
    “不可。
    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
    ”庄王怒曰:
    “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
    ”司马子反曰:
    “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
    是以告之也。
    ”庄王曰:
    “诺,舍而止。
    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
    ”司马子反曰:
    “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庄王曰:
    “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
    吾亦从子而归尔。
    ”引师而去之。
    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
    此皆大  夫也。
    其称“人”何?
    贬。
    曷为贬?
    平者在下也。
  • 《吴子使札来聘》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
    贤季子也。
    何贤乎季子?
    让国也。
    其让国奈何?
    谒也,馀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
    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
    谒曰:
    “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
    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
    ”皆曰诺。
    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
    “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
    ”故谒也死,馀祭也立。
    馀祭也死,夷昧也立。
    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
    僚者长庶也,即之。
    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尔。
    阖庐曰:
    “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
    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
    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子,我宜当立者也。
    僚恶得为君?
    ”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
    季子不受,曰:
    “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
    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
    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
    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
    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
    札者何?
    吴季子之名也。
    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
    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
    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猜你喜欢

  • 《周礼注引逸诗》
    佚名〔先秦〕
    敕尔瞽。
    率尔众工。
    奏尔悲诵。
    肃肃雝雝。
    无怠无凶。
  • 《大车》
    佚名佚名〔先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岂不尔思?
    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岂不尔思?
    畏子不奔。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 《老子(节选)》
    佚名佚名〔先秦〕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正,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
    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若冰之将释;
    孰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曲则全,枉则直;
    洼则盈,弊则新;
    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人之道,为而弗争。
  • 《黍离》
    佚名〔先秦〕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新书引周谚》
    佚名〔先秦〕
    君子重袭。
    小人无由入。
    正人十倍。
    邪辟无由来。
    囊漏贮中。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