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放言五首·其一

[唐代]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放言五首·其一译文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世人只是上了假圣人的当,去爱臧武仲那样的人,哪知道世间还有甯武子那样装呆作傻的人呢?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是真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

放言五首·其一注解

1
辨:一作“辩”。
2
底:啥。
3
臧生:指臧武仲。一作“庄”。是武仲的封地。武仲凭借其防地人要挟鲁君。假装圣人。
4
宁子:指甯武子。今亦作“宁”。同“智”。以萤光并非火,露滴不是珠人比喻人世间的某些假象,并告诫人们不要为假象所蒙蔽。这是从侧面说明要从本质去看问题,或者说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出本质。
5
燔柴:此用为名词,指火光。
6
照乘:珠名。
7
殊:异。
展开
收起

放言五首·其一赏析

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据序文可知,这是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当年六月,诗人因上疏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诗题“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作者的己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作者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此诗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首联单刀直入地发问:“早晨还装得俨乎其然,到晚上却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来,什么样的怪事没出现过?可有谁预先识破呢?”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臧生,即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宁子,即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臧生奸而诈圣,宁子智而佯愚,表面上的作伪差不多,但性质不同。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却不晓得世间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贤。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草丛间的萤虫,虽有光亮,可它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呈球状,难道那就是珍珠吗?”然而,它们偏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人们又往往为假象所蒙蔽。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明示辨伪的方法。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照乘,指明珠。这两句是说:“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这就相当于谚语所说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诗人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当然,如果昏暗到连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识,比照也就失掉了依据。所以,最后诗人才有“不取”、“可怜”的感叹。

这首诗,通篇议论说理,却不使读者感到乏味。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阐明哲理,把抽象的议论,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了。而且八句四联之中,五次出现反问句,似疑实断,以问为答,不仅具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且充满咄咄怪事的感叹。从头至尾,“何人”、“底事”、“但爱”、 “可知”、 “终非”、 “岂是”、 “不取”、 “何殊”,连珠式的运用疑问、反诘、限制、否定等字眼,起伏跌宕,通篇跳荡着不可遏制的激情,给读者以骨鲠在喉、一吐为快的感觉。诗人的冤案是由于直言取祸,他的辨伪之说并非泛泛而发的宏论,而是对当时黑暗政治的针砭,是为抒发内心忧愤而做的《离骚》式的呐喊。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直中书省》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 《新亭病后独坐招李侍郎公垂》
    新亭未有客,竟日独何为?
    趁暖泥茶灶,防寒夹竹篱。
    头风初定后,眼暗欲明时。
    浅把三分酒,闲题数句诗。
    应须置两榻,一榻待公垂。
  •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家园三绝》
    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江深欲去难。
    何似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鱼竿?
    篱下先生时得醉,瓮间吏部暂偷闲。
    何如家酝双鱼榼,雪夜花时长在前?
    鸳鸯怕捉竟难亲,鹦鹉虽笼不着人。
    何似家禽双白鹤,闲行一步亦随身?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猜你喜欢

  • 《戏题(一作戏赠主人)》
    孟浩然孟浩然〔唐代〕
    客醉眠未起,主人呼解酲。
    已言鸡黍熟,复道瓮头清。
  • 《不了语·浮名世利知多少》
    雍裕之〔唐代〕
    浮名世利知多少,朝市喧喧尘扰扰。
    车马交驰往复来,钟鼓相催天又晓。
  • 《卢溪别人》
    王昌龄王昌龄〔唐代〕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 《留别张水部籍》
    项斯项斯〔唐代〕
    省中重拜别,兼领寄人书。
    已念此行远,不应相问疏。
    子城西并宅,御水北同渠。
    要取春前到,乘闲候起居。
  •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愈韩愈〔唐代〕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夫冀北马多天下。
    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
    解之者曰:
    “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
    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
    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
    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
    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
    暮取一人焉,拔其尤。
    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
    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
    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
    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
    若是而称曰:
    “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
    ”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
    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
    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
    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
    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
    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
    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