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折桂令·中秋

[元代]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
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折桂令·中秋译文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那一轮悬挂高空的明镜,是谁打磨的呢?它照遍了整个山河。秋天的露珠清凉凄清,水洗过般的明净夜空里,银河平静无波。此夜的月光,较平常更盛,人可以清晰无碍地看到,桂树的影子在舞动。我不由得引吭高歌,问嫦娥仙子,在这美好的夜晚,何不纵情一醉?

折桂令·中秋注解

1
玉露泠泠:月光清凉、凄清的样子。
2
银汉:天河。
3
桂:指传说中月中的桂树。
4
婆娑:形容桂树的影子舞动。
5
嫦娥:传说中月官里的仙女。
6
恹恹:精神萎靡的样子。
展开
收起

折桂令·中秋赏析

这首散曲抒发的是中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 “一轮……山河”起首一句,排空而入,造语奇崛。中秋之夜,月亮格外圆满明净,给人一种新奇之感。以“飞镜”作比,使人产生一种不知是从何处突然飞来挂到天上的联想。而“谁磨”一问,更造成一种月光明亮无比的情势。正因月光亮得出奇,才引起作者发此惊问。下面两句,转入对月光的具体描写,但作者没有进行正面描绘,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月光的明亮。天地人间,山川原野,都被照耀得如同白昼,“彻”、“透”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照耀的程度。“玉露……无波”两句,又从另一侧面来写,只是它比前两句写得更加空灵。作者从玉露着眼,写玉露将秋空洗得“银汉无波”。那莹洁如玉的秋露,正是皓月映照下的特有产物。“比常夜……婆娑”,秋光如洗,月色较往常更为明净。纵使如此,也并没有妨碍月中桂树展现其优美洒落的身影。这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同时又从明月本身来进行描写。前人曾有“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的诗句,这里却一反其意,用“桂影婆娑”的清晰影像来反衬月光的澄彻。通过多侧面多层次的反复渲染,烘托出一种明月如水,清幽静谧的氛围。面对此情此境,作者不禁情从中来,他引吭高歌,并向月中的嫦娥发问:在这美好宁静的月夜,怎能不举杯痛饮,一醉方休呢?

同样写月,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主题会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写法。李白的《月下独酌》抒发的是世无知音的寂寞之感,他笔下的月既不解饮,又不懂情,无知而冷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抒发的是坎坷路途中的落寞情怀,他想象中的月宫是“高处不胜寒”,强调的是“月有阴晴圆缺”。张养浩的这首散曲抒发的则是中秋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李白、苏轼等人的咏月名作都是将明月与人事紧紧交织在一起来写,忽景忽情,情景交融。这首散曲却与此不同。它把主要笔墨都用在了对明月的描写上,只是最后才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点出作者内心的感受。这种先景后情、情因景生的写法似乎已经成了常规,写不好,往往会落入俗套。其关键在于景要切,情要真,两者融合得自然。这首散曲成功的奥秘也就在这里。

展开
收起

折桂令·中秋简析

  这首散曲抒发的是中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 “一轮……山河”起首一句,排空而入,造语奇崛。中秋之夜,月亮格外圆满明净,给人一种新奇之感。以“飞镜”作比,使人产生一种不知是从何处突然飞来挂到天上的联想。而“谁磨”一问,更造成一种月光明亮无比的情势。正因月光亮得出奇,才引起作者发此惊问。下面两句,转入对月光的具体描写,但作者没有进行正面描绘,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月光的明亮。天地人间,山川原野,都被照耀得如同白昼,“彻”、“透”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照耀的程度。“玉露……无波”两句,又从另一侧面来写,只是它比前两句写得更加空灵。作者从玉露着眼,写玉露将秋空洗得“银汉无波”。那莹洁如玉的秋露,正是皓月映照下的特有产物。“比常夜……婆娑”,秋光如洗,月色较往常更为明净。纵使如此,也并没有妨碍月中桂树展现其优美洒落的身影。这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同时又从明月本身来进行描写。前人曾有“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的诗句,这里却一反其意,用“桂影婆娑”的清晰影像来反衬月光的澄彻。通过多侧面多层次的反复渲染,烘托出一种明月如水,清幽静谧的氛围。面对此情此境,作者不禁情从中来,他引吭高歌,并向月中的嫦娥发问:在这美好宁静的月夜,怎能不举杯痛饮,一醉方休呢?

  同样写月,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主题会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写法。李白的《月下独酌》抒发的是世无知音的寂寞之感,他笔下的月既不解饮,又不懂情,无知而冷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抒发的是坎坷路途中的落寞情怀,他想象中的月宫是“高处不胜寒”,强调的是“月有阴晴圆缺”。张养浩的这首散曲抒发的则是中秋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李白、苏轼等人的咏月名作都是将明月与人事紧紧交织在一起来写,忽景忽情,情景交融。这首散曲却与此不同。它把主要笔墨都用在了对明月的描写上,只是最后才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点出作者内心的感受。这种先景后情、情因景生的写法似乎已经成了常规,写不好,往往会落入俗套。其关键在于景要切,情要真,两者融合得自然。这首散曲成功的奥秘也就在这里。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张养浩

张养浩[元代]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 《雁儿落兼得胜令》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
    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
    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离;
    往常时俯仰承极贵,如今逍遥谒故知;
    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徒流罪;
    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出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
    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抖擞了元亮尘,分付了苏卿印;
    喜西风范蠡舟,任雪满潘安鬓。
      乞得自由身,且作太平民;
    酒吸华峰月,吟泺水春。
    而今,识破东华梦;
    红裙,休歌南浦云。
    三十年一梦惊,财与气消磨尽。
    把当年花月心,都变做了今日山林兴。
      早是不能行,那更鬓星星。
    镜里常嗟叹,人前强打撑。
    歌声,积渐的无心听;
    多情,你频来待怎生?
    自高悬神武冠,身无事心无患。
    对风花雪月吟,有笔砚琴书伴。
      梦境儿也清安,俗势利不相关,由他傀儡棚头闹,且向昆仑顶上看。
    云山,隔断红尘岸;
    游观,壶中天地宽。
      也不学严子陵七里滩,也不学姜太公磻溪岸,也不学贺知章乞监湖,也不学柳子厚游南间。
    俺住云水屋三间,风月竹千竿。
    一任傀儡棚中闹,且向昆仑顶上看。
    身安,倒大来无忧患;
    游观,壶中天地宽。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 《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 《水仙子·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 《一枝花·咏喜雨》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
    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
    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
    [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
    只愿得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当街上似五湖,都渰了九衢,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

猜你喜欢

  • 《念奴娇·男儿堕地》
    李孝光李孝光〔元代〕
    男儿堕地,便试教啼看,定知英物。
    老去只追风月债,天地应空四壁。
    黄石残书,赤松归去,不料头如雪。
    子房何信,竟推何者为杰。
    醉后一笑掀髯,狂歌拍手,四座清风发。
    竹帛功名人安在,去去云鸿灭没。
    枣下枯枝,黄金虚牝,此事真毫发。
    豪吟轰饮,直须唤取明月。
  • 《次韵权季玉枕上偶成》
    方回方回〔元代〕
    迩日屡闻亲药鼎,客怀沈郁与谁论。
    细参素问心无病,勤剔青灯眼未昏。
    九折政思为孝子,七襄未用乞天孙。
    察君诗味如枯淡,中有无穷古意存。
  • 《踏莎行赠*州王四郎》
    谭处端谭处端〔元代〕
    贤兄来到,说公深浅。
    我闻听、忽生叹羡。
    一母三枝背长情,安忍心变。
    悔前非、改行方便。
    聪明首会,速来见面。
    与仁兄、和颜欢宴。
    稍有违情定风子,决成宛转。
    水去、更无厮见。
  • 《小万户射虎行》
    杨维桢杨维桢〔元代〕
    边城秋气劲折胶,草枯燎发风萧萧。
    将军校射出细柳,马上箭落双飞雕。
    须臾吼地穷兽急,将军匹马电弗及。
    疾蹄迸落冲虎过,白羽穿喉虎人立。
    将军身不六尺强,一怒万夫无敢当。
    先皇赐名名拔突,部下材官争蹶张。
    画工亲见编须勇,急阵梢冈浩呼汹。
    目光落地已化石,将军生气毛发动。
    君不见桃花岛,阜树洋,乳虎哺子人为粮。
    将军一死不可生,东海黄公愁夜行。
  • 《鱼游春水避乱还家,见桃花盛开》
    梁寅〔元代〕
    家临千峰翠。
    幽径重开荆棘里。
    小桃花艳,春日盈盈霞绮。
    香入骚人碧玉杯,色映游女青螺髻。
    带露更娇,迎风尤媚。
    古有墙东避世。
    况似武陵风光美。
    时时独酌花间,别有天地。
    不教扫迳看尤好,意欲寻仙从兹始。
    岩前白云,石边流水。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