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琴诗译文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如果琴上有声音,放在箱中为何不响?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那如果声音是从手指上发出,为什么人们不在手指上听呢?

琴诗注解

1
若:如果。
2
何:为何。

琴诗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从字面上看是说,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了乐声?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耳朵靠近指头直接听到乐声呢?

苏轼在这首诗中思考是: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根据科学依据可知,其实,琴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这不光需要靠琴,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敲击钢丝 ,产生振动发出,人的手指和琴同时存在是发出琴音的物质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

由于钢丝的粗细不同,所以按不同的键,木槌就会敲击相应的钢, 发出不同的声音。

该诗哲理性很强,富有禅机。佛教视有为无,视生为灭,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减,音乐的真实即虚无,所以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要以“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禅道。《题沈君琴》否定了琴、指两者和音乐之声的关系,其思想和《楞言经》“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两圆离,是则常真实”相通。

展开
收起

琴诗道理

文学意义
  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

物理意义
  声音的音质与介质的材料不同有异.音高一般与物体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有关.大,粗,厚,长,松的东西振动慢,频率低;反之频率高.响度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宋代]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守岁诗》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猜你喜欢

  • 《泐潭暹上人出示延福颂古三首索鄙语因用其韵》
    释慧空〔宋代〕
    引鼻牵回野鸭儿,升堂卷席便高飞。
    后来要识吾宗旨,试看而今是甚时。
  • 《与诗友会宿》
    寇准寇准〔宋代〕
    此夕南轩宿,论诗万虑忘。
    苦吟秋信近,寂坐漏声长。
    室静灯光暗,桐疏露气凉。
    幽怀聊自遣,山色渐苍苍。
  • 《锦堂春(林钟商)》
    柳永柳永〔宋代〕
    坠髻慵梳,愁蛾懒画,心绪是事阑珊。
    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
    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
    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
    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翦云鬟。
    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
    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
    侭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
  • 《宿香积寺》
    释昙莹〔宋代〕
    拂榻香凝夜,清眠拥衲衣。
    五更闻唤起,一路听催归。
    山雨寒仍重,溪云泾不飞。
    幽花短临水,蜂蝶冷相依。
  • 《郑吏部设川馔招客戏成长言呈诸丈》
    王洋〔宋代〕
    茫茫四海天宇高,九州列贡分地毛。
    江黄之区橘柚国,细腰宫衣无吴庖。
    不得供刀匕,况走川珍自岷水。
    郑翁幻戏不作难,缩地分甘五千里。
    老人种苡姜满畦,买姜留钱人不知。
    丁宁使者市蜀锦,恍惚异味来如期。
    乃知此事古亦有,郑老此戏诚瑰奇。
    捣珍{碟石换月}脔投世鼎,缭肝末肺分全牺。
    南方摇落青未已,梅蕊垂垂照青泚。
    雪消冰尽饱阳和,更待春风转沙尾。
    浓华只说锦官城,匝地烧灯夜初起。
    从翁已幸不赍粮,期向城都看药市。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