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菩提偈

[唐代]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菩提偈译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展开
收起

菩提偈注解

1
树:这里指菩提树,意译为“觉树”或“道树”。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此树下证得菩提,觉悟成道,故称此树为菩提树。
2
明镜:“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
3
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是梵汉并译名词,意译为“觉性”、“如来性”,有时被称为“涅”,或叫“真如”,也是“如来藏”的异名。原指佛陀本性,发展为成佛的可能性,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
4
清净:佛教术语,远恶行,离惑垢,称为清净。
5
尘埃:佛教术语,指人间的一切世俗事务。按出家人的观点,世务不净,故称尘务。
6
玄:佛教术语,这里是指玄妙的佛教理想。“不识玄者,徒劳念佛。”对于佛教徒来说,通晓玄机,是至关重要的。
7
西方:佛教术语,指净土所在的极乐世界。
展开
收起

菩提偈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菩提偈赏析

第一首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神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在《坛经》第二十节,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这是惠能“顿悟说”的基础。在他看来,“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他们和“佛”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迷”到“悟”,仅在一念之间。这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不仅对我国佛教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第二首偈,也是惠能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也即“自性”的清净,这是佛教徒坚信能到达理想境界人人所共有的主观条件。该偈亦见于敦煌写本《坛经》,但据郭朋《坛经校释》考证,这一首当属衍文。特别是前两句,虽调换了“身”、“心”二字的位置,实际也是重复神秀的话,不应视为惠能的思想。

第三首偈,见于《六祖法宝·坛经》,流传甚广,为《全唐诗外编》所补录。据郭朋《坛经校释》考证,这一首是由《菩提偈》第一首演化而成,关键在第三句,由惠昕本带头,契嵩本、宗宝本因之,把“佛性常清净”改成“本来无一物”。这是一种误解,早在宋代即有人提出非议。”其实,大乘佛教的所谓“空”、“无”,是就“妄心”、“妄境”而言;若就“真心”、“真境”而论,则决非“绝无”。在《坛经》第十五节,惠能有言:“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在《坛经》第二十四节,惠能又说:“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这些都足以证明惠能的思想体系,同“一切万法,自性本空”的理论完全不同。不过在这句话之前,惠能先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他把一切归结于“心”,也即“自性”。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但无论如何,把“佛性常清净”和“本来无一物”等同起来,是不适当的。

第四首偈,见于《大正藏·坛经》,着重讲修行方法。《坛经》第三十五节,惠能引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接着说:“心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坛经》第三十六节说:“若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坛经》第五十二节说:“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坛经》第五十三节又说:“若能心中自有真,有真即是成佛因;自不求真外觅佛,去觅总是大痴人。”反复申明向人的自我求真,自我求佛,这是惠能教导其弟子立地成佛的唯一途径。在他看来,求佛的人只图自悟,不假外示,心注一境,化难为易,自能达到目的,论根据。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惠能

惠能[唐代]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 《偈一》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 《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猜你喜欢

  • 《江上别刘驾》
    戴叔伦戴叔伦〔唐代〕
    天涯芳草遍,江路又逢春。
    海月留人醉,山花笑客贫。
    离杯倾祖帐,征骑逐行尘。
    回首风流地,登临少一人。
  •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李商隐李商隐〔唐代〕
    照席琼枝秀,当年紫绶荣。
    班资古直阁,勋伐旧西京。
    在昔王纲紊,因谁国步清。
    如无一战霸,安有大横庚。
    内竖依凭切,凶门责望轻。
    中台终恶直,上将更要盟。
    丹陛祥烟灭,皇闱杀气横。
    喧阗众狙怒,容易八蛮惊。
    梼杌宽之久,防风戮不行。
    素来矜异类,此去岂亲征。
    舍鲁真非策,居邠未有名。
    曾无力牧御,宁待雨师迎。
    火箭侵乘石,云桥逼禁营。
    何时绝刁斗,不夜见欃枪。
    屡亦闻投鼠,谁其敢射鲸。
    世情休念乱,物议笑轻生。
    大卤思龙跃,苍梧失象耕。
    灵衣沾愧汗,仪马困阴兵。
    别馆兰薰酷,深宫蜡焰明。
    黄山遮舞态,黑水断歌声。
    纵未移周鼎,何辞免赵坑。
    空拳转斗地,数板不沈城。
    且欲凭神算,无因计力争。
    幽囚苏武节,弃市仲由缨。
    下殿言终验,增埤事早萌。
    蒸鸡殊减膳,屑麹异和羹。
    否极时还泰,屯馀运果亨。
    流离几南渡,仓卒得西平。
    神鬼收昏黑,奸凶首满盈。
    官非督护贵,师以丈人贞。
    覆载还高下,寒暄急改更。
    马前烹莽卓,坛上揖韩彭。
    扈跸三才正,回军六合晴。
    此时惟短剑,仍世尽双旌。
    顾我由群从,逢君叹老成。
    庆流归嫡长,贻厥在名卿。
    隼击须当要,鹏抟莫问程。
    趋朝排玉座,出位泣金茎。
    幸藉梁园赋,叨蒙许氏评。
    中郎推贵婿,定远重时英。
    政已标三尚,人今伫一鸣。
    长刀悬月魄,快马骇星精。
    披豁惭深眷,睽离动素诚。
    蕙留春晼晚,松待岁峥嵘。
    异县期回雁,登时已饭鲭。
    去程风刺刺,别夜漏丁丁。
    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
    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
    会与秦楼凤,俱听汉苑莺。
    洛川迷曲沼,烟月两心倾。
  • 《秋晚》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篱菊花稀砌桐落,树阴离离日色薄。
    单幕疏帘贫寂寞, 凉风冷露秋萧索。
    光阴流转忽已晚,颜色凋残不如昨。
    莱妻卧病月明时,不捣寒衣空捣药。
  • 《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赵彦伯〔唐代〕
    出豫垂佳节,凭高陟梵宫。
    皇心满尘界,佛迹现虚空。
    日月宜长寿,天人得大通。
    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
  • 《唐明堂乐章·宫音》
    武则天武则天〔唐代〕
    履艮包群望,居中冠百灵。
    万方资广运,庶品荷财成。
    神功谅匪测,盛德实难名。
    藻奠申诚敬,恭祀表惟馨。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