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七夕二首·其一

[明代]佚名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七夕二首·其一译文

七夕二首·其一注解

1
玉露:指晶莹的露水。
2
金风:秋风。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
3
素秋:秋季。古代五行说,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素秋。又秋至则草木渐雕,因以素秋比喻人生晚暮。此处作者兼用二义。
4
穿针楼:旧俗七夕时妇女多登楼望月穿针,互比灵巧。此处仅指楼,作者未必真会穿针引线也。
5
双星:指牵牛星、织女星。
6
一钩:指月亮,七月初七日乃上半月,月形如钩。
展开
收起

七夕二首·其一赏析

  《七夕》是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的组诗,此诗为第一首。七夕为农历七月初七之夜。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相会。后附入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寿等活动。此俗甚古,汉、晋、南北朝书中均有记载。在此纯粹的妇女风俗节日来临之际,德容作此七言绝句,记述自己的感想,抒发自己的情怀。任何风俗风景,其观感体验皆因人而异。旧俗此时,妇女尤其是未婚少女,尽皆欢天喜地,满怀憧憬地聚集欢会,祈祥祷福。德容无此心境,她疑惑牵牛织女为什么要此夕相会。她留心的不是牛女的团聚,而是团聚之后的断肠离别。这自然与她的家破国亡,流落异乡的特殊遭遇有关。

  •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
    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
    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
    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
    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
    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
    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
    时见起行尘。
    吾(一作余)亦辞家久(一作者)。
    看之泪满巾。
  • 《跋林和靖手书所作三十聊》
    唐人作诗先作聊,一聊一句名几年。
    后来作者如崩川,去年百里无洄沿。
    又如商鞅坏井田,夷封沟洫开陌阡。
    吟哦一变成号颠,秦张功甫出此编。
    我读未竟心犁然,借归手抄家自傅。
    藏之箧笥待后贤,庶万有一唐风还。
  •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 《五十言怀诗》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疑道是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猜你喜欢

  • 《送杨侍御按真定》
    谢榛谢榛〔明代〕
    君从淮海动威声,燕赵乘春复此行。
    世事忧深持白简,天骄乱后惜苍生。
    马经滹水鱼龙避,霜下恒山道路清。
    遥夜乌啼何限思,坐看孤月度严城。
  • 《舟泊天门山寄金陵故旧》
    吴兆〔明代〕
    际晚帆投岸,苍苍暮霭平。
    别愁当月满,乡梦趁潮生。
    牛渚今宵客,鸠兹明日程。
    渐欣江路少,得近故山行。
  • 《送殷孝章之咸阳教谕》
    秦约〔明代〕
    西上长安跋涉劳,三千里外朔风号。
    地连渭水秦川近,山接终南泰华高。
    故国总消龙虎气,断碑犹打骆驼膏。
    一官莫笑儒林选,曾捧琅函觐赭袍。
  • 《玉女潭二首(以下荆溪疏)》
    王稚登王稚登〔明代〕
    霞宫瞰绿水,云是洗头盆。
    华表开山径,金铺饰洞门。
    鸟声含瀑布,虎迹印松坛。
    根上祠官去,先皇奠璧存。
  • 《送恩禅师弟子勤归开元寺》
    高启高启〔明代〕
    山衲经寒补杂缯,白云高寺遍寻登。
    法身已见浮来佛,宗旨曾传化去僧。
    归过江城谁施饭,定依旧院自悬灯。
    明朝应恨千峰阻,欲问楞伽已不能。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