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清江引·秋怀

[元代]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清江引·秋怀译文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凛冽的西风,像是要把家里人写的信吹过来一样,问我什么时能回去?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大雁在满是长满红叶的秋林上空长鸣而过,远离家乡的游子,醉卧在秋菊盛开的园中,思乡的梦里隐约听到秋雨轻打着芭蕉,声声不断。

清江引·秋怀注解

1
未:什么时候。
2
红叶天:秋天。红叶,枫叶。深秋枫叶红遍,霜林如醉。
3
黄花地:菊花满地。

清江引·秋怀赏析

秋风中接到家信,远自万里之外寄来,谆谆“问我归期未”,这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两个方面表现了“我”与“家”的暌隔。而诗人未对来信的殷望作任何正面的答复,仅是铺排了自己所处客乡的秋景。“红叶天”、“黄花地”,显然受了《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启导,而《西厢记》又是移用了范仲淹《苏幕遮》词的“碧云天,黄叶地”,亦为感秋之作。红叶黄花勾勒了清秋的轮廓,色彩鲜明,但却有一种苍凉冷颓的情韵。尤其是作者在这一背景中添现了“雁”、“人”的活动主角,且雁啼于天,人醉于地,便使这种苍凉冷颓发挥到了极致。“雁啼”最牵愁惹恨,“人醉”则是为了忘忧,而“芭蕉雨声秋梦里”,秋雨的萧疏冷酷,使得乡梦也为之惊醒。这三句景句无不暗寓着人物的客乡况味和主观感受,代表着诗人的“秋怀”。深沉的乡思与有家难归的羁愁,便足以回答“归期未”的提问了。

这三句是作者收信后无言的感受,但它也可以视作诗人因家信问起归期而惆怅苦闷的应接。我们也可以这样想象:诗人因在现实上不可能回到万里以外的乡园,无语可复,心中充满了忧愁与歉疚。他抬头望天,想看看那传书的鸿雁可在,结果发现“雁啼红叶天”,大雁似乎也在为他发出悲鸣。满地秋菊盛开,但那并不是故园的黄花,诗人只能借酒狂饮,在酩酊中暂忘乡愁。入夜了,他希望能在梦中实现回乡的心愿,可是“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白居易《夜雨》),蕉叶上的雨声又无情地提醒着他的孤寂。“问我归期未”,不敢答复,至此也无须答复。小令的这三句景语,在时间的跨度上可前可后,代表了“秋怀”的一贯凄凉,确实是颇见妙味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在归未有期但又存在着“何当共剪西窗烛”可能的情形下,生慨于寄身之处的旁景。而本作连“未有期”的吐诉都鼓不起勇气,心上的伤口就可想而知了。

展开
收起

清江引·秋怀鉴赏一

  应该说这个概括在这首短小精悍的曲里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至于熔铸名句这点,恐怕元曲三百首里没有多少非香艳的题材的作品能跳出唐宋的成就。

  回到曲上,“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看似简单,实则也简单明了,直奔主题,唯一比较特别之处是以西风送信,这个并不是很多见,古人一般是鱼传尺素,雁寄归思,青鸟传音,西风送信便是把西风拟人,赋予看似凛冽的西风一点人情味;问我归期未,平实却亲切,仿佛正面对面问话一般。又令我想起“道是归期未有期”这种情怀,有点淡淡哀愁。可见,这两句应该没有经过太多斟酌,完全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读来也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感。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这一句其实颇为经典,既充分体现张可久“清丽派”的作风,又充分体现曲在营造意境上对诗词手法的传承,强调了一种有构图讲究的图画般的美感。我本人不太欣赏元曲,很大的原因就在于用词比较俗而直白,不太讲究意境的营造,题材不够广,因袭唐宋过多这些问题。而这一句却能够从人的多种感官角度把一种写来写去的思乡情怀具体化,形象化,把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里,虽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又因作者能对颜色、声音、炼字、音韵都做出很好地把握,使得此曲经得起反复的品读。“红叶”“黄花”秋意尽显,颜色鲜明,令人印象深刻,脑海中立即出现相似的画面;“啼”“醉”可以说是有炼字的功夫在内的,雁啼虽不同于杜鹃啼,但只要说到啼声,总是会有些感情在其中,无非雁就是像“我”一样,呼唤着同伴南迁,顺便一提,张可久是浙江人,也就是南方人,那么北雁南飞对于他的意义就更为具体了,而这啼声中,也夹杂着一些复杂的情绪,也许隐含了悲伤、急切、思念、担忧等等,醉,作者认为黄花遍地的景色醉人,但有道是景不醉人人自醉,能够归乡的喜悦心情才真正让作者沉醉其中;芭蕉雨声秋梦里,芭蕉在古代是有特定所指的意象,一般指代愁思、闺思、乡怀、悲凉,而雨打芭蕉一般是指愁上加愁,不可排解。李清照就常用芭蕉的意象。作者是十分心急的,急得发愁,也许正遇上某些事,回乡无望,因而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似乎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做个好梦,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说到音韵,元曲有些特点,我不是懂得太细,仅从押韵这方面来说,不看曲有没有固定韵位,应该是没有的,“里”“未”“地”“里”都是有押韵的,故而朗读起来,此曲也是琅琅上口,音韵和谐的。

  当一句话,一首曲有一种让人在相似的情形下想起的力量时,已经可以算是成功的作品。正如每逢秋夜下雨时,我都会想到“芭蕉雨声秋梦里”以及另一些无名氏的作品“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把几种意境重叠在一起,然后整理起自己种种的愁绪。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展开
收起

清江引·秋怀鉴赏二

  秋风中接到家信,远自万里之外寄来,谆谆“问我归期未”,这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两个方面表现了“我”与“家”的暌隔。而诗人未对来信的殷望作任何正面的答复,仅是铺排了自己所处客乡的秋景。“红叶天”、“黄花地”,显然受了《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启导,而《西厢记》又是移用了范仲淹《苏幕遮》词的“碧云天,黄叶地”,亦为感秋之作。红叶黄花勾勒了清秋的轮廓,色彩鲜明,但却有一种苍凉冷颓的情韵。尤其是作者在这一背景中添现了“雁”、“人”的活动主角,且雁啼于天,人醉于地,便使这种苍凉冷颓发挥到了极致。“雁啼”最牵愁惹恨,“人醉”则是为了忘忧,而“芭蕉雨声秋梦里”,秋雨的萧疏冷酷,使得乡梦也为之惊醒。这三句景句无不暗寓着人物的客乡况味和主观感受,代表着诗人的“秋怀”。深沉的乡思与有家难归的羁愁,便足以回答“归期未”的提问了。

  这三句是作者收信后无言的感受,但它也可以视作诗人因家信问起归期而惆怅苦闷的应接。我们也可以这样想象:诗人因在现实上不可能回到万里以外的乡园,无语可复,心中充满了忧愁与歉疚。他抬头望天,想看看那传书的鸿雁可在,结果发现“雁啼红叶天”,大雁似乎也在为他发出悲鸣。满地秋菊盛开,但那并不是故园的黄花,诗人只能借酒狂饮,在酩酊中暂忘乡愁。入夜了,他希望能在梦中实现回乡的心愿,可是“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白居易《夜雨》),蕉叶上的雨声又无情地提醒着他的孤寂。“问我归期未”,不敢答复,至此也无须答复。小令的这三句景语,在时间的跨度上可前可后,代表了“秋怀”的一贯凄凉,确实是颇见妙味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在归未有期但又存在着“何当共剪西窗烛”可能的情形下,生慨于寄身之处的旁景。而本作连“未有期”的吐诉都鼓不起勇气,心上的伤口就可想而知了。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张可久

张可久[元代]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 《清江引·秋怀》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 《普天乐·秋怀》
    为谁忙,莫非命。
    西风驿马。
    落月书灯。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
    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 《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篷窗风急雨丝丝,闷捻吟髭。
    淮阳西望路何之?
    无一个鳞鸿至,把酒问篙师。
    迎头便说兵戈事。
    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
  • 《人月圆·雪中游虎丘》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
    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
    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
    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 《卖花声·怀古》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猜你喜欢

  • 《古从军行·义结豪侠场》
    王逢〔元代〕
    义结豪侠场,日趋燕赵风。
    攻城数掠地,帝赉主将功。
    玉带十球马,金镝双解弓。
    弓马分赐谁,赤脉干绿瞳。
  • 《蟏蛸·窗眼蟏蛸粟许微》
    方回方回〔元代〕
    窗眼蟏蛸粟许微,早能结网伺虫飞。
    都来口腹容多少,狼虎操心伏杀机。
  • 《醉吟·窃评先民诗》
    方回方回〔元代〕
    窃评先民诗,尚复有长短。
    后进与兹事,我意终不满。
    语言岂不工,良欠旨意远。
    音节混淫哇,气习泥季晚。
    顾于五柳公,独左为刘袒。
    异哉晋宋间,有此昭华管。
    日以酒酹之,一或百返。
  • 《武陵春赠李道人拆字》
    谭处端谭处端〔元代〕
    日劝君君不省,下越贪忙。
    识常常内转伤。
    肯恁思量。
    养灵根牢固取,目好回光。
    兀腾腾万事忘。
    内*仙香。
  • 《满庭芳心自笑》
    马钰马钰〔元代〕
    学道修竹,累功积行,常愁行少功亏。
    劝人作善,於道最相宜。
    稍稍缘行端正,早傍人、别意猜疑。
    心自笑,图他功行,怎避是和非。
    华山陈处士,不侵耕织,山下行稀。
    尚有人相毁,发叹吟诗。
    清正无私无曲,任前程、宠辱灾危。
    随缘过,腾腾兀兀,歌舞乐希夷。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