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小松

[唐代]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译文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小松注解

1
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2
蓬蒿:即蓬草、蒿草。
3
直待:直等到。
4
凌云:高耸入云。
5
始道:才说。

小松赏析

《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不是么?——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吗?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杜荀鹤

杜荀鹤[唐代]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送人遊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 《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 《春闺怨》
    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
    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
  • 《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 《再经胡城县》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新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猜你喜欢

  • 《横吹曲辞·折杨柳》
    刘宪〔唐代〕
    沙塞三河道,金闺二月春。
    碧烟杨柳色,红粉绮罗人。
    露叶怜啼脸,风花思舞巾。
    攀持君不见,为听曲中新。
  • 《九日·今朝把酒复惆怅》
    韦应物韦应物〔唐代〕
    今朝把酒复惆怅,忆在杜陵田舍时。
    明年九日知何处,世难还家未有期。
  • 《诸将·回首扶桑铜柱标》
    杜甫杜甫〔唐代〕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 《钱塘渡口》
    施肩吾施肩吾〔唐代〕
    天堑茫茫连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桥。
    钱塘渡口无钱纳,已失西兴两信潮。
  • 《赠李商隐》
    喻凫喻凫〔唐代〕
    羽翼恣抟扶,山河使笔驱。
    月疏吟夜桂,龙失咏春珠。
    草细盘金勒,花繁倒玉壶。
    徒嗟好章句,无力致前途。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