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的《剑阁铭》先描绘剑阁山势的陡峭险峻,继而写剑阁与远近南北诸山诸地的联系,在更大的范围显示剑阁地理位置的重要,接着用对比的手法,将剑阁与天彭山、碣石山,嵩山、华山作比,剑阁狭窄高峻均过之。于是顺理成章地指出,这壁立千仞的剑阁,穷极险峻,正是蜀国的门户,是固守的要塞。
以上主要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写剑阁,以下则主要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写剑阁。社会昏浊,被逼得走投无路的人就会在这里据险扯起造反的大旗。这是对统治者的告诫。作者身处晋朝,对刘备据蜀自立是持否定态度的。他又援引春秋战国时秦国仗恃有利地形而崛起,刘邦得田肯献筹而特别注重秦齐二地安排的故事,意在说明对战略要地的注重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定。作者认为,像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形胜之地,一定要安排心腹之人镇守,这当然是从社会长治久安的角度所作的思虑。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写剑阁的第一层次。
从社会历史角度写剑阁的第二层次则由山河之险推进一层,写山河之险实际上不可仗恃,最根本的是要重视修德。作者举魏武侯以山河之险自喜而被吴起规谏以及凭剑阁之险的公孙述、刘禅不重修德终致败亡的史事,既告诫统治者要以修德为重,又警告那些图谋据险作乱者要以前例为鉴,不要重蹈覆辙。
这篇《剑阁铭》以184字写剑阁,绘景如在眼前,绘事如曾亲历,经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美的享受。刘勰的《文心雕龙》对其曾给以了以极高的评价:“唯张载《剑阁》,其才清采,迅足骎骎,后发前至,靳铭岷汉,得其宜矣。”这评价是在批评了冯衍、崔驷、李尤、曹丕等诗文大家的作品之后得出的,所以足以说明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