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雨中花慢

[宋代]苏轼

邃院重帘何处,惹得多情,愁对风光。
睡起酒阑花谢,蝶乱蜂忙。
今夜何人,吹笙北岭,待月西厢。
空怅望处,一株红杏,斜倚低墙。
羞颜易变,傍人先觉,到处被著猜防。
谁信道,些儿恩爱。
无限凄凉。
好事若无间阻,幽欢却是寻常。
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尝。

雨中花慢译文

邃院重帘何处,惹得多情,愁对风光。睡起酒阑花谢,蝶乱蜂忙。今夜何人,吹笙北岭,待月西厢。空怅望处,一株红杏,斜倚低墙。

深深的院子,一道又一道的门帘遮掩,她在什么地方呢?宴会散了,花凋谢了,蜂蝶因无花可采而忙乱。今天晚上是谁在等着心上人来相见,在往日约会相见之处等待那个女子到来,红杏矮墙还在,却不见心上人到来。

羞颜易变,傍人先觉,到处被着猜防。谁信道,些儿恩爱。无限凄凉。好事若无间阻,幽欢却是寻常。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尝。

这种秘密的约会不敢使旁人知道,但由于心虚胆怯,容易脸红,往往旁人发觉,到处被人猜疑防范。得到的是一点恋爱的喜悦,付出的代价是无限凄凉的。好事若是顺利如意,不逢到阻碍,那么,约会相见的喜悦也就平淡无奇了。同是爱情中的滋味,其中特别香美的,除非是偷着尝。

雨中花慢注解

1
邃院:深院。
2
重帘:一道又一道的门帘。
3
多情:多情之人,此处指张生。
4
酒阑:酒筵将散。
5
北岭:即缑岭,在今河南偃师境内。
6
低墙:矮墙。
7
羞颜易变:由于害羞,容易睑红。
8
被着猜防:受到别人的猜疑、提防。蒙受,受到。
9
些儿:片刻,一小会儿。
10
好事:美好的事,指恋爱。
11
间阻:阻隔。
12
就中:其中。
展开
收起

雨中花慢赏析

上片写张生相思与赴约。前五句,写张生相思无奈的心态。第一次见到莺莺时,张生就为莺莺“颜色艳异,光辉动人”所震惊,这就是他稍后对红娘吐露的“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这一实心话的内情。作者将这一情节略去,直接写张生见过莺莺后所产生的浓浓的相思之情。“邃院重帘”,暗指莺莺住处;“何处”,是作者询问,因为对张生来说,莺莺的住处是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及。其所以如此,是由于当时两情未通,在他们之间,还远隔着礼教的大防。这一问,既表示了作者的关切,又唤起了读者的注意。果然,张生正处于相思难熬的时刻:“惹得多情,愁对风光。”一个“惹”字写出了莺莺的美色所产生的巨大的诱惑力。这里的“多情”原是相思以至痴情的同义语,作者写这一词语,褒贬之义分明。“风光”是供人观赏、引人喜爱的,张生以“愁”面对它:这是以乐景写忧情,可以收到双倍的艺术效果。紧接着,又通过张生的行为、生活环境以及张生眼中的景物,来透视张生的心态。由“睡起”说明张生的懒散,由“酒阑花谢”说明张生的苦闷,由“蝶乱蜂忙”说明张生的的百无聊赖和寂寞难耐(是一笔反衬)。后六句,写西厢约会以及张生急切期盼的心情。“今夜何人”,又作一设问,引起对张生赴约情事的叙写。“吹笙”句运用神话典故(也是一种美化),暗示张生与对方有约;“待月西厢”,则运用《莺莺传》中莺莺诗的现成语辞,明点男女约会之事,使全词歌咏崔、张爱情的主旨更加显豁。“空怅望处”三句,写张生将到西厢只见景物而不见伊人时焦躁乃至失望的心理,着一“空”字便曲曲传出。“一株红杏”是一种特征性景物,是《莺莺传》中所写到的,用来烘托旖旎风情,也恰到好处。

下片写张生恋爱生活中的波折、苦涩以及幽会偷期的喜慰之情。换头“羞颜易变”三句,作一转折,写莺莺突然变卦,不但未接纳张生,反而严加指责,拒之甚坚。《莺莺传》中写张生先是半惊半喜,以为事必有成,待莺莺一番训斥,迅即离去之后,不禁目瞪口呆,怅然若失。这太出乎张生的意料之外,使张生无法理解。本来“待月西厢”的诗简是莺莺所写,莺莺却忽然翻脸不认人。原因是莺莺从小接受了封建礼教,尽管一时动了真情,爱上了张生,甚至以诗简主动约会,显示了莺莺初步的叛逆性,但在思想深处仍有着“情”与“礼”的矛盾,在莺莺的面前仍有难以逾越的礼教的大防。再则,莺莺当时对红娘还不摸底,唯恐红娘向夫人告发。这对莺莺固然是痛苦的事,对张生伤害就更大。以下“谁信道”三句,写张生所感受到的极其苦涩的滋味,是张生的内心独白(也可以看作是作者的评述)。随后“好事若无间阻”三句,有好事多磨之意,再作一转折,似可看成作者作为旁观者对张生的宽慰之辞。篇末“一般滋味”三句,承前“幽欢”二字,写张生与莺莺终于背着夫人而幽会西厢,也道出了张生甘苦备尝之后的深层心理。

全词强化了叙事性,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将传奇小说《莺莺传》中有关情节演化成了小叙事词,具有一定的抒情色彩。作者没有作纯客观的叙述,而是表达了对张生和莺莺的命运满怀关切和同情。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宋代]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守岁诗》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猜你喜欢

  • 《韩魏公生日二首》
    强至强至〔宋代〕
    功名富贵旧元台,诞日新归故里来。
    绮席重张孙相阁,锦衣三照邺王台。
    相望全魏荣封国,不尽清漳伴寿杯。
    最是衔恩门下客,秀眉前祝落邹枚。
  • 《心术》
    苏洵苏洵〔宋代〕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
    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
    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
    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
    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
    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
    “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
    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
    ”曰:
    “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
    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
    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
    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将矣。
    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
    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 《急雨·触热支离老病增》
    陆游陆游〔宋代〕
    触热支离老病增,忽看东北片云兴。
    疾雷载雨输膏泽,茂树生风洗郁蒸。
    采药喜逢岷下客,说诗曾对剡中僧。
    坐令身在羲皇上,绕坐何烦更设冰。
  • 《观四种梅·斩新梅蕊破东风》
    曾几曾几〔宋代〕
    斩新梅蕊破东风,一树鹅黄一树红。
    不着铅华元自好,未妨时世略相同。
  • 《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
    欧阳修欧阳修〔宋代〕
    子美忽已死,圣俞舍吾南。
    嗟吾譬驰车,而失左右骖。
    勍敌尝压垒,羸兵当戒严。
    凡人贵勉强,惰逸易安恬。
    吾既苦多病,交朋复凋歼。
    篇章久不作,意思如胶粘。
    良田失持耕,草莽废锄芟。
    美井不日汲,何由发涛甘。
    偶开梅氏篇,不觉日挂檐。
    乃知文字乐,愈久益无厌。
    吾尝哀世人,声利竞争贪。
    哇咬聋两耳,死不享韶咸。
    而幸知此乐,又常深讨探。
    今官得闲散,舍此欲奚耽。
    顽庸须警策,赖子发其箝。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