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西江月

[宋代]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後酒初醒。
深院月斜人静。

西江月译文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挽了一个松松的云髻,敷上了淡淡的脂粉。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轻盈的身体。她的舞姿就像那飞絮、游丝,飘忽不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此番相见后相思更甚,不如不见,多情不如无情。笙歌散后,醉酒初醒,只见深深庭院中斜月高挂,寂静无声。

西江月注解

1
宝髻:妇女头上带有珍贵饰品的发髻。
2
铅华:铅粉、脂粉。
3
轻盈:形容女子的仪态美。
4
争如:怎如、倒不如。

西江月赏析

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然而,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

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

这首小令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从结构上说,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司马光

司马光[宋代]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阮郎归》
    渔舟容易入春山。
    仙家日月闲。
    绮窗纱幌映朱颜。
    相逢醉梦间。
    松露冷,海霞殷。
    匆匆整棹还。
    落花寂寂水潺潺。
    重寻此路难。
  • 《西江月》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後酒初醒。
    深院月斜人静。
  • 《锦堂春/锦堂春慢》
    红日迟迟,虚廊转影,槐阴迤逦西斜。
    彩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
    蝶尚不知春去,漫绕幽砌寻花。
    奈猛风过後,纵有残红,飞向谁家。
    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
    今日笙歌丛里,特地咨嗟。
    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
    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 《春游》
    人物竞纷华,骊驹逐钿车。
    此时松与柏,不及道傍花。

猜你喜欢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