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辛未七夕

[唐代]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辛未七夕译文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恐怕是仙人们喜欢别离,所以才叫人们长时间盼望相会的日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从来上天布满彩霞直垂银河畔,岂必硬要等待那金风四起玉露凝成之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清辉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相望已久,接织女过河的微云恰恰涌现得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怎么会忘记不酬谢填河以渡的乌鹊,单给蜘蛛的偏爱向它乞求巧丝。

辛未七夕注解

1
迢递:遥远的样子。
2
碧落:道教语谓天界,这里指天空。
3
金风玉露时:指秋天牛郎织女相会之时。
4
清漏:古代以漏壶滴漏计时,夜间清晰之滴漏声曰“清漏”。
5
微云:天河中的云彩。
6
酬:谢。
7
乌鹊:相传农历七月七日,乌鹊搭成鹊桥渡牛郎织女相会。
8
乞巧:农历七月七日晚,妇女在院中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她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荆楚岁时记》称“有嬉子网于爪上者则以为得巧”。嬉子是蜘蛛的一种。
展开
收起

辛未七夕赏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是借牛郎织女故事发端,表现人与人遇合的困难。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在中国长期流传的美好传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两颗星宿隔着天河相望,每隔一年时间才能在七月初七的夜晚在乌鹊搭成的桥上相会一次。二人的阻隔本是在外来势力的强压下才形成的,但诗人却翻陈出新,说恐怕是神仙们爱好别离,才故意将相会的时期安排得这么远。从这两句诗中,可以隐约地体察到诗人的这种心情:他和令狐绹的隔膜已经很久,此次进京又经过了许多周折,费了许多唇舌。现在才渐渐有了转机,所以他觉得时间太长,但必定算有了希望,这便是“迢递作佳期”的含义,语中微露喜悦之情又暗寓自我调侃的意味。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二句说,佳人的相会要经过耐心的等待,需要在一定的良辰里才能实现。前句表地点,后句指时问。“金风”表明时间为秋季,暗合七月在初秋之义。

“由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描绘双方盼望相会时的焦急心情。“渐移”表现嫌时问过得太慢。这两句诗是说,二人急切地盼望着相会时刻的到来,可是那漏壶中的刻箭却移动得非常缓慢,他们焦灼地相望了很久很久,然而那些连接两岸的云气尚未接通,所以他们迟迟也未能过河相会。这两句诗曲折地表现出作者在获得补太学博士的职务后,希望再有新的提升,还在焦急地渴盼着。张采田解释这两句诗说“属望尚奢”,是有道理的。

最后两句内容含量更大,思想感情也比较复杂。诗人在这里又拈出七夕的故事与习俗。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是说,牛郎织女得以相会,怎么能不想要报答乌鹊架桥的功德呢?但是为了心灵手巧,人们还是向蜘蛛乞求,希望它把丝套在瓜果上以带来巧慧。若再加以解析的话,前句是借用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的故事来暗喻自己是通过令狐绹的引荐搭桥才谋得官职的,对此事当然有心意要感激报答其恩德。后句一转,意谓尽管如此,但我所得到的仅仅是个微不足道的职位,只有再作别的打算了。联系李商隐后来的行踪,这两句诗的语意就更明白了。补太学博士后不久,李商隐就离开此职,到由河南尹改镇东蜀的柳仲鄄幕府中任节度书记,十月改判上军,不久又升任检校工部郎中。这便可证明李商隐对令狐绹的举荐虽有一定的感激之情,但对其职位并不满意。他可能当时已在另寻出路,开始向“蜘蛛乞巧丝”了。

  此诗的表现方法非常高明。诗人即事即景抒情,将有关节日的传说、习俗与自己的处境、思想感情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借彼言此,既是彼又是此,使二者妙合无垠、浑然一体。从表面意义来看,诗人是在写“七夕”节日的情景,从古老的传说故事到一直延续的民间风俗乃至于当时的客观景象都概括了进去。若仔细品味,诗人在这形象的描述中又寄托了很深的寓意,将自己当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含蓄地倾述出来,缠绵委婉,余味无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另外,诗人利用谐音双关的手法,用“巧丝”来谐“巧思”,也增加了此诗的情趣。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唐代]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初入武夷》
    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
    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猜你喜欢

  • 《句》
    宝历宫人〔唐代〕
    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
  • 《玉树曲》
    王毂〔唐代〕
    陈宫内宴明朝日,玉树新妆逞娇逸。
    三阁霞明天上开,灵鼍振擂神仙出。
    天花数朵风吹绽,对舞轻盈瑞香散。
    金管红弦旖旎随,霓旌玉佩参差转。
    璧月夜满楼风轻,莲舌泠泠词调新。
    当行狎客尽持禄,直谏犯颜无一人。
    歌舞未终乐未阕,晋王剑上粘腥血。
    君臣犹在醉乡中,一面已无陈日月。
    圣唐御宇三百祀,濮上桑间宜禁止。
    请停此曲归正声,愿将雅乐调元气。
  • 《送友人出塞》
    姚鹄〔唐代〕
    帝城春色著寒梅,去恨离怀醉不开。
    作别欲将何计免,此行应又隔年回。
    入河残日雕西尽,卷雪惊蓬马上来。
    有思莫忘清塞学,众传君负佐王才。
  • 《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
    张继张继〔唐代〕
    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
    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
    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
    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
  • 《哭鲍溶有感》
    刘得仁〔唐代〕
    寥落故人宅,今来身已亡。
    古苔封墨沼,深竹映书堂。
    秋色池馆静,雨声云水凉。
    无因展交道,日暮剖心肠。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