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深院

[唐代]韩偓

鹅儿唼啑栀黄觜,凤子轻盈腻粉腰。
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

深院译文

鹅儿唼啑栀黄觜,凤子轻盈腻粉腰。

小鹅儿张开栀子一般的黄嘴巴发出吃食声,凤蝶扭动粉色的细腰在空中飞舞轻盈。

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

院子因为主人拉下窗帘睡眠而变得更清静,红色的蔷薇和碧绿的芭蕉叶相互衬映。

深院注解

1
鹅儿:指鹅雏。
2
唼啑:形容鱼或水鸟吃食的声,也指鱼或水鸟吃食。
3
栀黄:栀子一般的黄色。
4
凤子:粉蝶的爱称。这里指粉蝶轻盈飞舞。
5
下帘:放下遮日的软帘。白天睡觉,这里指午睡。

深院赏析

“深院”之“深”,似乎不仅是个空间的观念,而且攸关环境气氛。一般说,要幽才能“深”,但诗人笔下却给读者展示了一幅闹春的小景:庭院内,黄嘴的鹅雏在呷水嬉戏,美丽的蛱蝶在空中飞舞,红色的蔷薇花与绿色的芭蕉叶交相辉映。作者运用“栀黄”、“腻粉”、“红”、“碧”一连串颜色字,其色彩之繁丽,为盛唐诗作中所罕见。“栀黄”(栀子提炼出的黄色)比“黄”在辨色上更加具体,“腻粉”比“白”则更能传达一种色感(腻)。这种对形相、色彩更细腻的体味和表现,正是韩诗一种特色。诗中遣词用字的工妙不止于此。用两个带“儿”、“子”的缀化词:“鹅儿”(不说鹅雏)、“凤子”(不说蛱蝶),比这些生物普通的名称更带亲切的情感色彩,显示出小生命的可爱。“唼喋”(shà zhá煞扎)、“轻盈”一双迭韵字,不但有调声作用,而且兼有象声与形容的功用。于鹅儿写其“嘴”,则其呷水之声可闻;于蛱蝶写其“腰”,则其翩跹舞姿如见。末句则将“红蔷薇”与“碧芭蕉”并置,无“映”字而有“映”意。(一本径作“红蔷薇映碧芭蕉”,则点明矣。)凡此种种,足见诗人配色选声、铸词造句的匠心。

看到这样一幅禽虫花卉各得自在的妙景,真不禁要问一声:“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了。但这境中不是真个“无人”,“深院下帘人昼寝”,人是有的,只不过未曾露面罢了。而正因为“下帘人昼寝”,才有这样鹅儿自在、蛱蝶不惊、花卉若能解语的境界。它看起来是“无我之境”,但每字每句都带有诗人的感情色彩,表现出他对这眼前景物的热爱。同时,景物的热闹、色彩的浓烈,恰恰反衬出庭院的幽静冷落来。而这,才是此诗经得起反复玩味的奥妙之所在。

这种热烈的外观掩饰不住内在的冷落的境界,反映出封建社会的衰落时代中知识分子的典型的心境。韩偓在唐末是一个有气节操守的人,以不肯附“逆”而遭忌,在那种“桃源望断无寻处”的乱世,这样的“深院”似乎也不失为一个逋逃薮。读者不当只看到那美艳而平和的景致,还要看到一颗并不平和的心。那“昼寝”的人大约是中酒而卧吧。也许,晏殊《踏莎行》的后半阕恰好是此诗的续境:“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韩偓

韩偓[唐代]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寒食夜》
    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
  • 《已凉》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 《并州》
    戍旗青草接榆关,雨里并州四月寒。
    谁会凭阑潜忍泪,不胜天际似江干。
  • 《仙山》
    一炷心香洞府开,偃松皱涩半莓苔。
    水清无底山如削,始有仙人骑鹤来。
  • 《雨中》
    青桐承雨声,声声何重叠。
    疏滴下高枝,次打欹低叶。
    鸟湿更梳翎,人愁方拄颊。
    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

猜你喜欢

  • 《谢人寄南榴卓子》
    齐己齐己〔唐代〕
    幸附全材长,良工劚器殊。
    千林文柏有,一尺锦榴无。
    品格宜仙果,精光称玉壶。
    怜君远相寄,多愧野蔬粗。
  • 《西上辞母坟》
    陈去疾〔唐代〕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 《狷氏子》
    梁锽锽〔唐代〕
    杏梁初照日,碧玉后堂开。
    忆事临妆笑,春娇满镜台。
    含声歌扇举,顾影舞腰回。
    别有佳期处,青楼客夜来。
  • 《琵琶歌》
    元稹元稹〔唐代〕
    琵琶宫调八十一,旋宫三调弹不出。
    玄宗偏许贺怀智,段师此艺还相匹。
    自后流传指拨衰,昆仑善才徒尔为。
    澒声少得似雷吼,缠弦不敢弹羊皮。
    人间奇事会相续,但有卞和无有玉。
    段师弟子数十人,李家管儿称上足。
    管儿不作供奉儿,抛在东都双鬓丝。
    逢人便请送杯盏,著尽工夫人不知。
    李家兄弟皆爱酒,我是酒徒为密友。
    著作曾邀连夜宿,中碾春溪华新绿。
    平明船载管儿行,尽日听弹无限曲。
    曲名无限知者鲜,霓裳羽衣偏宛转。
    凉州大遍最豪嘈,六幺散序多笼撚。
    我闻此曲深赏奇,赏著奇处惊管儿。
    管儿为我双泪垂,自弹此曲长自悲。
    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
    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
    一弹既罢又一弹,珠幢夜静风珊珊。
    低回慢弄关山思,坐对燕然秋月寒。
    月寒一声深殿磬,骤弹曲破音繁并。
    百万金铃旋玉盘,醉客满船皆暂醒。
    自兹听后六七年,管儿在洛我朝天。
    游想慈恩杏园里,梦寐仁风花树前。
    去年御史留东台,公私蹙促颜不开。
    今春制狱正撩乱,昼夜推囚心似灰。
    暂辍归时寻著作,著作南园花坼萼。
    胭脂耀眼桃正红,雪片满溪梅已落。
    是夕青春值三五,花枝向月云含吐。
    著作施樽命管儿,管儿久别今方睹。
    管儿还为弹六幺,六幺依旧声迢迢。
    猿鸣雪岫来三峡,鹤唳晴空闻九霄。
    逡巡弹得六幺彻,霜刀破竹无残节。
    幽关鸦轧胡雁悲,断弦砉騞层冰裂。
    我为含凄叹奇绝,许作长歌始终说。
    艺奇思寡尘事多,许来寒暑又经过。
    如今左降在闲处,始为管儿歌此歌。
    歌此歌,寄管儿。
    管儿管儿忧尔衰,尔衰之后继者谁。
    继之无乃在铁山,铁山已近曹穆间。
    性灵甚好功犹浅,急处未得臻幽闲。
    努力铁山勤学取,莫遣后来无所祖。
  • 《旅次丹阳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兼别岑单父》
    刘长卿刘长卿〔唐代〕
    客心暮千里,回首烟花繁。
    楚水渡归梦,春江连故园。
    羁人怀上国,骄虏窥中原。
    胡马暂为害,汉臣多负恩。
    羽书昼夜飞,海内风尘昏。
    双鬓日已白,孤舟心且论。
    绣衣从此来,汗马宣王言。
    忧愤激忠勇,悲欢动黎元。
    南徐争赴难,发卒如云屯。
    倚剑看太白,洗兵临海门。
    故人亦沧洲,少别堪伤魂。
    积翠下京口,归潮落山根。
    如何天外帆,又此波上尊。
    空使忆君处,莺声催泪痕。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