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

[清代]纳兰性德

fèngpāocánqiūcǎoshēng
gāoshī湿yuèlěngshēng
dāngshíshēnméng
xìnchuándiàn
huǐjiàoluózàngqīngchéng
rénjiānkōngchànglínlíng
查看更多 ∨

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翻译

注释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 婉约派 与 豪放派 多数词人所常用。
⑵凤髻(jì)抛残:谓凤髻散乱。比喻为爱妻逝去,掩埋了。凤髻: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唐宇文氏《妆台记》载:“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此处借指亡妻。
⑶湿月:湿润之月。形容月亮给人以湿润的感觉。
⑷羽衣:原指鸟羽毛所织之衣,后代指道士或神仙所著之衣,此处借指神仙。钿(diàn)合:镶有金、银、玉、贝等之首饰合。古代常以之作为表示爱情的信物。 白居易 《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⑸罗袜:丝罗织成之袜。此处代指亡妻的遗物。倾城,美女之代称,语出《 汉书 ·外戚传上·李夫人》。这里代指亡妻。
⑹雨淋铃:即雨霖铃。唐教坊曲名。据唐郑处诲《唐明皇杂录补遗》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里是说亡妻已逝,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怅痛了。
白话译文
凤髻散乱,枯黄的秋草到处生长。天上的月亮给人湿润的感觉,好像哭过一般,冰冷没有声息。当年每逢七夕之夜,我们都在月下互诉着山盟海誓。而今,只剩我一个人伴着寒月哭泣。
原来相信仙人可以传递亡妻的信物,但后悔的是她的遗物都与她一同埋葬了。亡妻已逝,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怅痛了,凭吊美好的曾经。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菩萨蛮》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栾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朝啼鹃恨未消。
  • 《采桑子》
    白衣裳凭朱栏立凉月趖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 《浪淘沙》
    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还惹思量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
  • 《浣溪沙》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猜你喜欢

  • 《从野堂·从野堂成继大雅》
    〔清代〕
    从野堂成继大雅,诗人集会迈群伦。
    西溪存稿珍光羽,犹记当年十五人。
  • 《已亥杂诗13》
    龚自珍龚自珍〔清代〕
    出事公卿溯戊寅,云烟万态马蹄湮。
    当年筮仕还嫌晚,已哭同朝三百人。
  • 《登眺滕王阁废址》
    彭孙贻〔清代〕
    缭绕川原入故宫,当年高阁自西风。
    野花开遍朱垣废,樯燕飞来画粉空。
    吴楚江声人物尽,云山秋色有无中。
    独留千古题诗客,孤鹜寒霞思不穷。
  • 《登眺滕王阁·帝子楼台事惘然》
    彭孙贻〔清代〕
    帝子楼台事惘然,空馀歌舞照山川。
    岭云西上无穷路,江水东流似往年。
    雷令斗牛消夜气,滕王蛱蝶写苍烟。
    于今百战沉戈地,孤负黄花落雁天。
  • 《鹊桥仙·十一月八日》
    朱彝尊朱彝尊〔清代〕
    一箱书卷,一盘茶磨,移住早梅花下。
    全家刚上五湖舟,恰添了个人如画。
    月弦新直,霜花乍紧,兰桨中流徐打,寒威不到小蓬窗,渐坐近越罗裙衩。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