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
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离骚·天问复招魂注解
离骚·天问复招魂赏析
历来吟咏屈原的诗作很多,为屈原的命运鸣不平,为楚国不用屈原而日渐衰落导致灭亡而感到悲痛。而这种鸣不平和悲痛又都是与诗人的身世遭遇连在一起的,诗中有诗人的影子在。一般在国之将亡以及遭逢乱世,这样的诗作尤其多。这首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前两句“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写屈原被放逐后,写下了许多表露中君爱国心迹的光辉诗篇,但没有办法呈送到君王身边,因而也无法改变君王受小人蒙蔽后的昏庸举动,这是多么的悲哀啊!上句的“天问”“招魂”都是屈原的作品。作者是用屈原的这两篇诗名代指屈原的忠君爱国之心。下句的“无因”没有途径、门路,“帝阍”天帝的看门人,此代指楚王身边的人。这两句既写出屈原的忠君爱国,也写出屈原的满腔悲愤。屈原那么多的作品,作者没有选择屈原最有代表性的诗作《离骚》,也没有选择其它作品,而是用“天问”“招魂”来代表,并且用一“复”字相连,表明屈原,问天天无语,招魂魂不至,那种满腔爱国之情无由以达天听的悲愤情怀蕴涵于“天问”“招魂”的题面之下;一“复”字,更是把屈原忠君爱国的执着和报国无门的悲愤深沉地揭示出来。
后两句“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承上面第二句而来,“岂知”哪里知道,“丽句”指屈原华美的诗篇,次代指屈原的才华、才能。屈原的一千句忠君爱国的言辞,竟然抵不上小人的一句谗言,这是多么可怕的社会现实!既然是这样,朝堂竟是小人,哪有不亡国的道理?这一句抵得上千言万语,佞臣的可恨,谗言的可畏,昏君的可恼,忠臣的可背,一股脑儿从诗的字里行间渗透出来。
这首诗运用双关、夸张等表现方法,使全诗更具有表现力和战斗力;诗题为“离骚”,但诗中无一词涉及“离骚”,实际上为读《离骚》有感而作,取其《离骚》的忧愁怨愤之意,在诗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可以说,短短二十个字,抵得上一篇战斗的檄文,矛头直指那些邪曲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