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古诗>诗词

三月·辛夷才谢小桃发

[唐代]韩偓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三月·辛夷才谢小桃发译文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辛夷花刚刚凋谢,小桃花又接续开放了。三月三踏青过后,直到清明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三月里的这段日子,正是四季里最美好的时节,可是年少青春却一去不返。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是魂断草连天。

当此之时,遥远的吴地,江流入海,长安汉家是墓春草连天,惹人肠断。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新愁旧恨萦绕心头,自知无法消除,还得在邻家酒瓮旁烂醉而眠。

三月·辛夷才谢小桃发注解

1
辛夷:一种香草。
2
发:开发。凋谢。是古代的节日,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3
汉陵:汉陵,即西汉历朝帝王的陵墓,在陕西成阳北原(亦称五陵原)。
4
瓮:酒瓮。

三月·辛夷才谢小桃发赏析

韩偓的七言律诗《三月》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盛景不再的感慨,其中也寄寓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奈。这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无关系。晚唐早已没有了盛唐的雄壮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剩下的仅有颓废和衰弱,作为始终坚持反对朱全忠篡唐的有气节的士人,身处这种时代,面对危乱的时局,却只能无奈叹息,这首《三月》正是诗人无奈的哀叹,一方面是借哀叹美好的初春三月来哀叹国势颓危的晚唐王朝,另一方面也在为自己盛年易逝,无可挽留,功业未就的现实感慨万分,诗的结尾“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万般无奈的心情表露纸上,借酒消愁却愁更愁。

辛夷花是一月开花的,它才刚刚谢了,桃花却早早的开了。笫一句就说明写诗时是早春时节,这样的时节是充满生气的,绿地草涨莺飞,万物渐欣渐荣。在这样的日子出去踏青是再好不过的了,在南方,寒食时节,总是细雨飘飘,滋润着千树力‘花,也带给人清新舒服的感觉。第一句的前半句“四时最好是三月”,正好说明“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就好比一个人的少年时期,一个精力充沛、活力无限的时期,然而少年也像春天的三月那样,晃一晃就过去了。时间总是这样,在你的指缝隙间流失,而你却全然不知。韩偓在这里就借用短暂的三月来感叹少年时期的一去不复返,让人不禁的感伤了起来。“吴国地遥江接海”,吴国即吴地,是长江及其支流哺乳的地域,长江经过吴地最后流入浩翰的东海,故诗人说“江接海”。汉是是汉朝天子是墓,“汉是魂断草连天”,汉朝天子建立的辉煌大业早已成为历史,今也只剩是墓断碑伴着杂草丛生。“新愁旧恨真无奈”,新增添的忧烦苦闷和旧有的遗憾悔恨,让诗人也无可奈何,如今的他除了借酒醉酣睡在瓮底,还以做什么来扭转故国火亡的乾坤呢?

整首诗由春天短暂的三月写到人生的少年,又寄寓着家国灭亡的哀痛。春天的三月快的让人无奈,少年的大好光阴逝去让人无奈,国家变迁更让人无奈。这首诗倾注着诗人对国家的眷恋,环境的变化往往会让诗人的诗作风格有着质的改变,和李煜一样,社会动荡、王室颠覆给予韩偓诗歌创作以重大影响。他的诗常有以不写而写来传达窈妙之情,一句“一去不回唯少年”,无伤而让人感伤;一句“新愁旧恨真无奈”,不明言其愁,而愁巳不言而喻。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韩偓

韩偓[唐代]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寒食夜》
    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
    查看译文
  • 《已凉》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查看译文
  • 《并州》
    戍旗青草接榆关,雨里并州四月寒。谁会凭阑潜忍泪,不胜天际似江干。
    查看译文
  • 《仙山》
    一炷心香洞府开,偃松皱涩半莓苔。水清无底山如削,始有仙人骑鹤来。
    查看译文
  • 《雨中》
    青桐承雨声,声声何重叠。疏滴下高枝,次打欹低叶。鸟湿更梳翎,人愁方拄颊。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
    查看译文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