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伤谢朓

[南北朝]沈约

吏部信才杰。
文锋振奇响。
调与金石谐。
思逐风云上。
岂言陵霜质。
忽随人事往。
尺璧尔何寃。
一旦同丘壤。

伤谢朓译文

吏部信才杰,文峰振奇响。

尚书吏部郎谢脁确是才杰,在文坛独树一帜不同凡响。

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

音调铿锵声律工稳谐金石,才思高华如追逐风云之上。

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

哪想到不畏严寒高洁品性,忽然卷入了人事纠纷死亡。

尺璧尔何冤,一旦同丘壤。

像尺璧一样的珍宝蒙大冤,构陷成狱死于非命归丘壤。

伤谢朓注解

1
吏部:指谢脁,谢脁曾为尚书吏部郎。
2
文峰:即词峰。峰,一作锋。
3
金石:指钟磬等乐器。
4
谐:和谐。
5
思:才思。
6
风云:形容高超。
7
陵霜质:指谢脁不畏强暴的品质。
8
人事:指新陈代谢、生死存亡的现象。
9
尺璧:径尺之璧。指谢脁是稀有的人才。
展开
收起

伤谢朓赏析

这首诗以诗的形式,正确评价了谢脁的艺术成就及其地位,对这位文坛奇才过早地死于非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感伤。诗人沈约雅爱谢脁的五言诗,他经常赞叹:“二百年来无此诗也。”(《南齐书·谢脁传》)此诗前四句就是这一高度评价的具体化。诗人沈约认为,谢脁才华杰出,荦荦独占文坛鳌头,具有很高的地位。这是因为,其诗之“调”与“思”都与众不同。诗思高华,追风逐云,灵秀而飘逸,固非常人可以攀比;而诗的铿锵音调,优雅动听,都堪与音乐之声媲美,犹令人赏心惬意。这里的“调”,已不仅仅是指诗的自然音节,也兼指沈约、谢脁等人率先追求的诗的人工音律,即声律。诗人沈约醉心于追求诗的声律之美,他著《四声谱》,创“四声八病”之说。谢脁、王融等人积极响应,身体力行,把沈约的声律说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开创了风靡一时的“永明体”。沈约和谢脁都是“永明体”的代表诗人,而“永明体”实际上成了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桥梁。由此可见,在对诗的“调”的认识与追求上,他们是灵犀相通、默契一致的。所以,沈约这里称赞谢脁诗“调与金石谐”,确是知音之评。

后四句对谢脁的不幸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沈约这里先盛赞谢脁品质高洁,接着一曰“忽随人事往”,“人事往”指非自然死亡,而“忽随”二字更透露出非同寻常的意味,暗示谢脁是死于非命;二曰尺璧之质而与丘壤同污,埋没于地下,实在可叹可惜。这样,诗人便在这里着意造成了品质之优秀和生命之短暂的反差,由此发抒出对谢脁不幸遭际的无比惋惜之情,感情激烈、发露,溢于言表。

爱其美才而悲其横死,是此诗的主旋律。全诗评骘公允,不谀不贬,因而成为品评谢脁的千古不易之辞;真情率意,不假雕饰,因而又是千古悼亡怀友的传诵之作。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沈约

沈约[南北朝]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 《休沐寄怀》
    虽云万重岭,所玩终一丘。
    阶墀幸自足,安事远遨游。
    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园禽与时变,兰根应节抽。
    凭轩搴木末,垂堂对水周。
    紫箨开绿筱,白鸟映青畴。
    艾叶弥南浦,荷花绕北楼。
    送日隐层阁,引月入轻帱。
    爨熟寒蔬翦,宾来春蚁浮。
    来往既云勌,光景为谁留。
  • 《石塘濑听猿》
    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
    不知声远近,惟见山重沓。
    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
  • 《君子行》
    良御惑燕楚。
    妙察乱渑淄。
    堤倾由漏壤。
    垣隙自危基。
    嚣途或妄践。
    党议勿轻持。
  • 《昭君辞》
    朝发披香殿。
    夕济汾阴河。
    于兹怀九逝。
    自此敛双蛾。
    沾妆疑湛露。
    绕臆状流波。
    日见奔沙起。
    稍觉转蓬多。
    胡风犯肌骨。
    非直伤绮罗。
    衔涕试南望。
    关山郁嵯峨。
    始作阳春曲。
    终成苦寒歌。
    惟有三来劲夜。
    明月暂经过。
  • 《赠刘南郡委连诗》
    宴游忽永。
    心期靡悔。
    代历四朝。
    年踰十载。
    朋居缱绻。
    余违尔诲。
    岂独秋兰。
    结言为佩。

猜你喜欢

  • 《酬王晋安德元诗》
    谢朓谢朓〔南北朝〕
    稍稍枝早劲。
    涂涂露晚晞。
    南中荣橘柚。
    宁知鸿鴈飞。
    拂雾朝青阁。
    日旰坐彤闱。
    怅望一途阻。
    参差百虑依。
    春草秋更绿。
    鸽子未西归。
    谁能久京洛。
    缁尘染素衣。
  •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谢朓谢朓〔南北朝〕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 《小园赋》
    庾信庾信〔南北朝〕

      若夫一枝之上,巢夫得安巢之所;
    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
    况乎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座;
    嵇康锻灶,既煙而堪眠。
    岂必连洞房,南阳樊重之第;
    绿青锁,西汉王根之宅。
    余有数亩弊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腊,聊以避风雨。
    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
    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
    况乃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
    爰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
    陆机则兄弟同居,韩康则舅甥不别,蜗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
      尔乃窟室徘徊,聊同凿坯。
    桐间露落,柳下风来。
    琴号珠柱,书名玉杯。
    有棠梨而无馆,足酸枣而无台。
    犹得敧侧八九丈,纵横数十步,榆柳三两行,梨桃百余树。
    拔蒙密兮见窗,行敧斜兮得路。
    蝉有翳兮不惊,雉无罗兮何惧!
    草树混淆,枝格相交。
    山为篑覆,地有堂坳。
    藏狸并窟,乳鹊重巢。
    连珠细茵,长柄寒匏。
    可以疗饥,可以栖迟,崎岖兮狭室,穿漏兮茅茨。
    檐直倚而妨帽,户平行而碍眉。
    坐帐无鹤,支床有龟。
    鸟多闲暇,花随四时。
    心则历陵枯木,发则睢阳乱丝。
    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一寸二寸之鱼,三杆两杆之竹。
    云气荫于丛著,金精养于秋菊。
    枣酸梨酢,桃?
    李?
    落叶半床,狂花满屋。
    名为野人之家,是谓愚公之谷。
    试偃息于茂林,乃久羡于抽簪。
    虽无门而长闭,实无水而恒沉。
    三春负锄相识,五月披裘见寻。
    问葛洪之药性,访京房之卜林。
    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
    鸟何事而逐酒?
    鱼何情而听琴?
      加以寒暑异令,乖违德性。
    崔駰以不乐损年,吴质以长愁养病。
    镇宅神以霾石,厌山精而照镜。
    屡动庄舄之吟,几行魏颗之命。
    薄晚闲闺,老幼相携;
    蓬头王霸之子,椎髻梁鸿之妻。
    燋麦两瓮,寒菜一畦。
    风骚骚而树急,天惨惨而云低。
    聚空仓而崔嗓,惊懒妇而蝉嘶。
      昔草滥于吹嘘,籍文言之庆余。
    门有通德,家承赐书。
    或陪玄武之观,时参凤凰之墟。
    观受厘于宣室,赋长杨于直庐。
    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盗潜移,长离永灭。
    摧直辔于三危,碎平途于九折。
    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
    关山则风月凄怆,陇水则肝肠寸断。
    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
    百灵兮倏忽,光华兮已晚。
    不雪雁门之踦,先念鸿陆之远。
    非淮海兮可变,非金丹兮能转。
    不暴骨于龙门,终低头于马坂。
    谅天造兮昧昧,嗟生民兮浑浑!

  • 《绍古辞·暖岁节物早》
    鲍照鲍照〔南北朝〕
    暖岁节物早。
    万萌迎春达。
    春风夜{女便}娟。
    春雾朝晻霭。
    软兰叶可采。
    柔桑条易捋。
    怨咽对风景。
    闷瞀守闺闼。
    天传愁民命。
    含生但契阔。
    忧来无行伍。
    历乱如覃葛。
  • 《阮步兵籍咏怀》
    江淹江淹〔南北朝〕
    青鸟海上游。
    鷽斯蒿下飞。
    浮沉不相宜。
    羽翼各有归。
    飘飘可终年。
    沆瀁安是非。
    朝云乘变化。
    光耀世所希。
    精卫衔木石。
    谁能测幽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