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古诗>诗词

咏蛙·兔边分玉树

[唐代]杨发

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
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

咏蛙·兔边分玉树译文

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

在月宫,蟾蜍和白兔分列于桂树的两旁;在地上,蟾蜍又显耀于地动仪龙嘴的底下。

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

天上的、地上的蟾蜍一同呜叫起来,那就无须再问它们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了。

咏蛙·兔边分玉树注解

1
兔:指月中的玉兔,传说月中有玉兔捣药,因此玉兔也作月亮的代称。
2
玉树:仙树,这里指月中桂树。
3
龙底耀铜仪:是指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震仪,仪器用铜制成,内设机关,外置八龙,每个龙嘴里含着一粒铜丸,龙嘴下各蹲一只张口向上的铜蛤蟆,若哪个方向发生地震,那个方向的龙就吐出铜丸,落进铜蛤蟆口中。
4
会当同鼓吹:此句用的是南北朝时期的隐士孔稚珪的典故,孔稚硅不喜与人交际,听任住宅院内杂草丛生,蛙声乱鸣。别人取笑他太邋遢,他却说,“青蛙自由地叫来叫去,我把它们的叫声当成两部鼓吹,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好听呢?”。
5
不复问官私:此句用的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名言”,晋惠帝智力低下,是个白痴皇帝,有一次在洛阳御苑华林园中闲逛,听到青蛙的叫声,便问左右侍从“这些青蛙是为官家叫唤呢,还是为私人叫唤呢?”侍从难以答复这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便顺势哄骗他说“一半是为官家叫,一半是为私人叫。”见《晋中州记》。

咏蛙·兔边分玉树背景

据《旧唐书·杨收传》:“兄发戏令咏蛙,即曰云云。”可知这首诗是作者应大哥杨发之请,即景创作的。

咏蛙·兔边分玉树赏析

这首诗很有特点,题为“咏蛙”,但诗中都没有一处提到一个蛙字,他是用了四个典故来写蛙的。

第一句借神话传说来显示蛙,第二句借物体构造来暗示蛙。这两句有点象谜语一样,谜底都是一个“蛙”字。虽然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但构思还是很奇的。第三、四两句,运用典故,表现蛙鸣的此起彼伏,喧闹异常,不但准确,而且富有诗意,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诗前两句是偶对,一虚一实,或用典故,或描形态,把蛙的动人之处活画出来了。后两句表示设想,借物咏怀,表现了少年诗人的崇高志向和博大胸怀,确实显得出口不凡。

从这些典故的运用,也可以看出杨收年纪虽小,但读书不少,学识是很广博的。上至古代神话故事,下至前朝历史掌故都能应用自如,确是难能可贵的。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杨发

杨发[唐代]

杨发,字至之,先为同州冯翊人,父遗直始家于苏州。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中前后在世。工于诗。太和四年,(公元八三o年)登进士第。历太常少卿,出为苏州刺史。后为岭南节度,严于治军。军人遂怨起为乱,囚发于邮舍。坐贬婺州刺史,卒于任。发为诗清新浏亮,传世颇多。唐代著名诗人。

  • 《宿黄花馆》
    孤馆萧条槐叶稀,暮蝉声隔水声微。年年为客路无尽,日日送人身未归。何处离鸿迷浦月,谁家愁妇擣霜衣。
    查看译文
  • 《小园秋兴》
    谁言帝城里,独作野人居。石磴晴看叠,山苗晚自锄。相惭五秉粟,尚癖一车书。昔日扬雄宅,还无卿相舆。
    查看译文
  • 《檐雀》
    弱羽怯孤飞,投檐幸所依。衔环唯报德,贺厦本知归。红觜休争顾,丹心自识机。从来攀凤足,生死恋光辉。
    查看译文
  • 《春园醉醒闲卧小斋》
    酣醉送馀春,醒来恨更频。花残蜂蠹物,叶暗鸟欺人。帘闭高眠贵,斋空浩气新。从今北窗蝶,长是梦中身。
    查看译文
  • 《东斋夜宴酬绍之起居见赠》
    龙门八上不知津,唯有君心困益亲。白社追游名自远,青袍相映道逾新。十年江海鱼缄尽,一夜笙歌凤吹频。
    查看译文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