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红线毯

[唐代]白居易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红线毯译文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红线毯,是南方女子经过采桑养蚕、择茧缫丝、拣丝练线、红蓝花染制等重重工序,日夜勤织而织就的。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费尽了心血和汗水染成的红线比红蓝花还要红,织成的毛毯却被铺在宫殿地上当做地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披香殿广阔到足有十丈多长,这些红线毯正好与宫殿地面的大小适合而铺满。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红线毯松软的质地简直受不了任何东西来压,而幽幽的芳香、美丽的图案无人爱惜欣赏。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美人们在上面任意踩踏歌舞,她们的纤纤细足陷没于毯内,随便踏践。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太原出产的毛毯硬涩,四川织的锦花褥又太薄。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都不如这种丝毯柔软暖和,于是宣州岁岁上贡线毯。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宣州太守为表对上位者的尽心竭力,令织工翻新花样、精织勤献。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线毯线厚丝多不好卷送,费就千百劳力担抬入贡。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得享高官厚禄的宣州太守怎会想到,织就一丈毯,需费千两丝,多么劳民伤财。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地不知冷暖,劳苦人民却靠这生存啊,不要再夺走人民赖以织衣保暖的丝去织就地毯了。
展开
收起

红线毯注解

1
红线毯:一种丝织地毯。此类红线毯是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所管织造户织贡的。据《新唐书·地理志》宣州土贡中有“丝头红毯”之目,即此篇所谓“年年十月来宣州”的“红线毯”。将蚕茧抽为丝缕。
2
拣:挑选。
3
练:煮缣使熟,又有选择意。
4
红蓝:即红蓝花,叶箭镞形,有锯齿状,夏季开放红黄色花,可以制胭脂和红色颜料。
5
红于蓝:染成的丝线,比红蓝花还红。
6
披香殿: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曾在此轻歌曼舞。这里泛指宫廷里歌舞的处所。“披香殿”原为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曾在此地轻歌曼舞,这里借指宫廷歌舞之地。
7
可殿铺:亦可作“满殿铺”解。可,适合。
8
不胜:承受不起。
9
涩:不柔润。
10
毳:鸟兽的细毛。
11
加样织:用新花样加工精织。
12
线厚:是说丝毯太厚。
13
卷不得:是说不能卷起。千两丝,不是实指,虚写所耗费蚕丝之多。
14
地衣:即地毯。
展开
收起

红线毯赏析

《红线毯》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诗中的一首。这首诗通过宣州进贡红线毯的事,对宣州太守一类官员讨好皇帝的行为加以讽刺,又着重暴露最高统治者为了自己荒淫享乐,毫不顾惜织工的辛勤劳动而任意浪费人力物力的罪恶。从结尾两句,可以清楚看出浪费那么多的丝和劳力去织地毯,势必导致许多人穿不上衣服。作者在诗中对这种现象进行直接谴责,感情强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直中书省》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 《新亭病后独坐招李侍郎公垂》
    新亭未有客,竟日独何为?
    趁暖泥茶灶,防寒夹竹篱。
    头风初定后,眼暗欲明时。
    浅把三分酒,闲题数句诗。
    应须置两榻,一榻待公垂。
  •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家园三绝》
    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江深欲去难。
    何似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鱼竿?
    篱下先生时得醉,瓮间吏部暂偷闲。
    何如家酝双鱼榼,雪夜花时长在前?
    鸳鸯怕捉竟难亲,鹦鹉虽笼不着人。
    何似家禽双白鹤,闲行一步亦随身?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猜你喜欢

  • 《悼妓诗》
    京兆韦氏〔唐代〕
    惆怅金泥簇蝶裙,春来犹见伴行云。
    不教布施刚留得,浑似初逢李少君。
  • 《北固亭东望寄默师》
    罗隐罗隐〔唐代〕
    高亭暮色中,往事更谁同。
    水谩矜天阔,山应到此穷。
    病怜京口酒,老怯海门风。
    唯有言堪解,何由见远公。
  • 《洛阳早春忆吉中孚校书、司空曙主簿因寄清江上人》
    卢纶卢纶〔唐代〕
    值迥逢高驻马频,雪晴闲看洛阳春。
    莺声报远同芳信, 柳色邀欢似故人。
    酒貌昔将花共艳,鬓毛今与草争新。
    年来百事皆无绪,唯与汤师结净因。
  • 《题义女亭》
    许浑许浑〔唐代〕
    身没兰闺道日明,郭南寻得旧池亭。
    诗人愁立暮山碧, 贾客怨离秋草青。
    四望月沉疑掩镜,两檐花动认收屏。
    至今乡里风犹在,借问谁传义女铭。
  • 《相和歌辞·采菱行》
    刘禹锡刘禹锡〔唐代〕
    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
    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
    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
    长鬟弱袂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
    笑语哇咬顾晚晖,蓼花绿岸扣舷归。
    归来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
    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
    携觞荐芰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
    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
    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