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勤政楼西老柳

[唐代]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勤政楼西老柳译文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风中一棵枝干半枯的大树,马上一个多情看树的老人。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开元年间栽种的一个弱柳,如今已是长庆二年的早春。

勤政楼西老柳注解

1
临风:迎风;当风。“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立马。“荣华事歇皆如此,立马踟蹰到日斜。唐玄宗年号,公元713年至741年。公元822年。

勤政楼西老柳赏析

勤政楼西的一株柳树,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注:开元年间为713年-741年)所种,至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已在百龄上下,当时白居易已五十一岁。以垂暮之年对半朽之树,诗人自然会怆然动怀。东晋桓温北征途中,看到他昔日手种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那么粗了,曾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对树伤情,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难怪诗人要良久立马,凝望出神了。树“半朽”,人也“半朽”;人“多情”,而树在诗人眼中,也是物情同人情。宋代辛弃疾就曾写过“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样情趣盎然的词句。白居易看到这株临风老柳就好像是出于同病相怜,为了牵挽他这位萍水相逢的老人,才摆弄它那多情的长条。

诗的开始两句,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妙境。树就是诗人,诗人就是树,既可以说多情之人是半朽的,也可以说半朽之树是多情的。“半朽”和“多情”,归根到底都是诗人的自画像,“树”和“人”都是诗人自指。这两句情景交融,彼此补充,相互渗透。寥寥十字,韵味悠长。

如果说,前两句用优美的画笔,那么,后两句则是用纯粹的史笔,作为前两句的补笔,不仅补叙了柳树的年龄和诗人自己的岁数,更重要的是,把百年历史变迁、自然变化和人世沧桑隐含在内,这是诗人的大手笔。它像画上的题款出现在画卷的一端那样,使这样一幅充满感情而又具有纪念意义的生活小照,显得格外新颖别致。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直中书省》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 《新亭病后独坐招李侍郎公垂》
    新亭未有客,竟日独何为?
    趁暖泥茶灶,防寒夹竹篱。
    头风初定后,眼暗欲明时。
    浅把三分酒,闲题数句诗。
    应须置两榻,一榻待公垂。
  •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家园三绝》
    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江深欲去难。
    何似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鱼竿?
    篱下先生时得醉,瓮间吏部暂偷闲。
    何如家酝双鱼榼,雪夜花时长在前?
    鸳鸯怕捉竟难亲,鹦鹉虽笼不着人。
    何似家禽双白鹤,闲行一步亦随身?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猜你喜欢

  • 《代村中老人答》
    李端李端〔唐代〕
    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
    少年曾失所,衰暮欲何依。
    夜静临江哭,天寒踏雪归。
    时清应不见,言罢泪盈衣。
  • 《江东》
    李商隐李商隐〔唐代〕
    惊鱼拨剌燕翩翾,独自江东上钓船。
    今日春光太漂荡,谢家轻絮沈郎钱。
  • 《洛阳陌》
    李白李白〔唐代〕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 《水旱祷·祷祈勿告天》
    苏拯〔唐代〕
    祷祈勿告天,酒浆勿浇地。
    阴阳和也无妖气,阴阳愆期乃人致。
    病生心腹不自医,古屋澄潭何神祟。
  • 《酬王侍御》
    鲍溶鲍溶〔唐代〕
    惭非青玉制,故以赠仙郎。
    希冀留书閤,提携在笔床。
    讵能辉绣服,安得似芸香。
    所报何珍重,清明胜夜光。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