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唐代]李白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译文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朝服绶带遗弃在尘世之境,赶赴青山拜谒佛教道场。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黄金为绳显示觉悟之路,乘上宝筏渡过惑人迷川。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岭上高树拢聚构成飞栱一般,岩上红花盛开掩盖山谷的泉水。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佛塔高耸是海上日出的标志,佛楼雄伟依傍大江烟云缭绕。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

佛烟香气传遍欲界色界无色界,佛钟敲响声连万壑千川。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手中念珠如秋日莲子成熟满把满串,繁茂的松树团团圆圆如月。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

鸟儿相聚疑是为听法而来,龙王亦来参加原为护法而来。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惭愧我无洋洋兮若江河般的流水声韵,可以混为伯牙的琴上之声。
展开
收起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注解

1
朱绂: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此代指官职。
2
梵筵:佛教道场等宗教仪式。
3
金绳:佛经谓离垢国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绳索。典出《法华经》。
4
觉路:犹言“觉悟之路”。
5
宝筏:指船。佛教语,比喻引导众生渡过苦海到达彼岸的佛法。
6
迷川:指众生为欲念所蔽而陷于迷障的生活,与“苦海”的意思相类似。
7
栱: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
8
谷泉:山谷间所出的泉水。
9
江烟:指江上的云气、烟霭。
10
香气:指佛寺里的香火烟雾。
11
三天:即“三界”的意思,佛家把“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三界”,这里的“三天下”犹言“天下”。佛教认为龙王护持佛法。
12
流水韵:指美妙的乐曲。
展开
收起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赏析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朱绂”此处用以指代游者,正显示其身份之尊贵。“尘境”与“梵筵”相对,一指世俗生活的地方,一指超脱红尘的佛寺。诗人陪同这位贵人离开了世俗的境地,来到这青山环抱之中拜谒佛寺。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两句纯用佛典当中的用语。“这两句是说佛法能开启众生觉悟的道路,能超度众生脱离迷川,到达理想的彼岸世界。诗人这里是借眼前之景既赞颂了佛寺、佛法,又赞颂了来游禅寺的人。

“岭树攒飞拱”以下四句是从宏观上描绘佛寺之壮观,也是诗人刚入禅寺所看到的景色。山岭上茂密的树木簇拥着寺庙的飞栱;岩石边的繁花覆盖着谷中的幽泉;寺中的高塔,高耸入云,似乎凌驾于海日之上;而雄伟的殿宇,气势非凡,又好象超出于江烟之上。“海日”、“江烟”在这里无非是用以烘托“塔形”与“楼势”,不一定意味着这禅寺真的在海边江上。所以对诗意的解释不必过于拘泥。这四句诗不但对仗工整,而且用词精妙。“攒”、“覆”、“标”、“出”四个字把环境的幽美,庙宇的雄伟写尽写足了,也写活了。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随着这两句诗的展开,诗人之笔深入到了佛堂之中。由此可以体会到全诗似乎是由外而内逐步深入的。佛寺里的香烟弥散于“三天下”,宏亮的钟声在千丘万壑之间回荡不绝,象征着佛门广大,其影响正普及于天下。这两句诗气魄宏伟,正是李太白的一贯诗风。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这是进入到禅堂深处了。这两句虽仍是写景,却隐含着佛理。秋天荷叶上布满了晶莹的露珠,繁茂的松树已亭亭如盖。这两句描摹景色,细致入微。“已”、“初”两字用得十分确切,“圆”、“满”更是语带双关。“圆”,“满”两字一方面赋于荷珠、松盖以鲜明的形象和勃勃的生机,准确地传达出荷珠松盖的神韵情致;另一方面又隐含着禅机。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有一节“说圆”写道:“释书屡以十五夜满月喻正遍智”。他广征博引上座大众诸部经典,如《文殊师利问菩提经》《杂阿含经》《增壹阿含经》等等中的各类例子。可见以“圆”“满”作为“如来智慧”的形容在佛家经典中是比较普遍的,所以人们也说功德圆满之类的话。诗人在这里揉诗意禅趣于一体,可谓巧妙之至。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两句进一步借写景点明身在佛寺,也像“鸟”与“龙”一样受到佛理佛法的薰染,体验到佛法的威力。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两句借用伯牙钟子期的故事,自谦和的诗愧非知音。《吕氏春秋》载:伯牙鼓琴,遇钟子期,伯牙志在泰山,子期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从此“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

李白一生与道教关系密切,自称“臣是酒中仙”,以贺知章赠给的佳号“谪仙人”自傲。但是他与佛教的关系也同样十分密切,他自称“青莲居士”,并有诗言道:“金粟如来是后身。”据有人统计,与李白交游的僧人有三十余人,他还曾从两位高僧学法。他寄居过的佛寺寺院有名可考的便有二十余座,他写的有关佛教的诗文有五十多篇。李白在这首诗中用了大量应景的佛家典故,胡震亨曾说道:“诗家拈教乘中题,当既用教乘中语义,旁撷外典补凑,便非当行。”李白在这首诗中基本上是为了应景而用佛典语,但他用得精工,用得巧妙,景语佛语熔于一炉。这就表现了他的诗学佛学造诣均卓越非凡。这首诗音律精严,对仗工稳,是一首典型的律诗。确实,最能表现李白心胸、抱负、胆识的是他的乐府古风之中的许多不朽之作,但这首诗虽是应酬之作,仍表现出他超凡脱俗的横溢的才华,于“端整”中不失“飘逸”。诗中没有明写游禅寺,但几乎每一句每一字都不离一个“禅”字,使人一下子便能悟到诗人说的是禅寺,这些地方也可见诗人深厚的功力。

这首诗也许不能代表李白诗作中主要方面,但正因为其独特更说明了它不可忽视的价值。恰如要全面地了解杜甫,除了“三吏”三别”之外,《秋兴八首》也不可不读一样,读读这首诗,对全面了解李白是会有帮助的。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猜你喜欢

  •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
    韩愈韩愈〔唐代〕
    秋灰初吹季月管,日出卯南晖景短。
    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
    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然云烧树火实骈,金乌下啄赪虬卵。
    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
    有如流传上古时,九轮照烛乾坤旱。
    二三道士席其间,灵液屡进玻黎碗。
    忽惊颜色变韶稚,却信灵仙非怪诞。
    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前年岭隅乡思发,踯躅成山开不算。
    去岁羁帆湘水明,霜枫千里随归伴。
    猿呼鼯啸鹧鸪啼,恻耳酸肠难濯浣。
    思君携手安能得,今者相从敢辞懒。
    由来钝呆寡参寻,况是儒官饱闲散。
    惟君与我同怀抱,锄去陵谷置平坦。
    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
    何人有酒身无事,谁家多竹门可款。
    须知节候即风寒,幸及亭午犹妍暖。
    南山逼冬转清瘦,刻画圭角出崖窾。
    当忧复被冰雪埋,汲汲来窥戒迟缓。
  • 《月真歌(月真,广陵妓女,翰林殷舍人所录。》
    徐铉徐铉〔唐代〕
    扬州胜地多丽人,其间丽者名月真。
    月真初年十四五,能弹琵琶善歌舞。
    风前弱柳一枝春,花里娇莺百般语。
    扬州帝京多名贤,其间贤者殷德川。
    德川初秉纶闱笔,职近名高常罕出。
    花前月下或游从,一见月真如旧识。
    闲庭深院资贤宅,宅门严峻无凡客。
    垂帘偶坐唯月真,调弄琵琶郎为拍。
    殷郎一旦过江去,镜中懒作孤鸾舞。
    朝云暮雨镇相随,石头城下还相遇。
    二月三月江南春,满城蒙蒙起香尘。
    隔墙试听歌一曲,乃是资贤宅里人。
    绿窗绣幌天将晓,残烛依依香袅袅。
    离肠却恨苦多情,软障薰笼空悄悄。
    殷郎去冬入翰林,九霄官署转深沉。
    人间想望不可见,唯向月真存旧心。
    我惭闒茸何为者,长感余光每相假。
    陋巷萧条正掩扉,相携访我衡茅下。
    我本山人愚且贞,歌筵歌席常无情。
    自从一见月真后,至今赢得颠狂名。
    殷郎月真听我语,少壮光阴能几许。
    良辰美景数追随,莫教长说相思苦。
  • 《樊先生·巢父志何远》
    吴筠〔唐代〕
    巢父志何远,潜精人莫知。
    耻闻让王事,饮犊方见移。
    不欲散大朴,焉能为尧师。
    炼真自轻举,浮世何足遗。
  • 《湖头别墅·桑柘参桐竹》
    贯休贯休〔唐代〕
    桑柘参桐竹,阴阴一径苔。
    更无他事出,只有衲僧来。
    堑蚁争生食,窗经卷烧灰。
    可怜门外路,日日起尘埃。
  • 《和梦得洛中早春见赠七韵》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
    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
    烛馀减夜漏,衾暖添朝睡。
    恬和台上风,虚润池边地。
    开迟花养艳,语懒莺含思。
    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
    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