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山海关陈职方邀登观海亭作

[明代]唐顺之

wànqúnshānjìnhǎitóu
shéizhùguānchéngkòngshàngyóu
língshānguǐbiānshí
yīngxióngzuòshìshénmóu
shuǐjiāolóngzhéshēn
duàncháiqiánxiázōu
fēnláizuòzhèn
zuòxiāojiānguǐshénzhōu
bànmíngkōngxiàn
tuózhōngzhìrénréngbèisōu
shēnqiūyāoguānhǎilóu
shuǐlǎochūqīnghǎishōu
fēngtiánlànglín
ànyǐnyǐnjiàndōngmóu
bǎiniánhǎijīnyán
yānmǎngkuòhángzhōu
shèngmíngchíjīnjiǒng
chuánxiánwěiqúnōu
bǎichuándàoànchuán
xiǎohàishéinéngzhōu
liáorénshēngshízhōu
yúnfāncuòzhǐshàngliú
chuīqiěbǎoyíngpíng
miǎnchàngliángshāchóu
shíchǒudōng
liáosāorándǒuxiū
guānwàijiāguānnèituò
chéngzhàngqiánliú
chīdūnshíāncháng
ròujiǎnchéngxuányóu
huìzhúyuǎnběi
ānměngshìtǐngchángmáo
rénshīquèguānxiǎn
xīnghuìzhōnghuáqiānxiū
查看更多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唐顺之

唐顺之[明代]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岳王坟》
    国耻犹未雪,身危亦自甘。
    九原人不返,万壑气长寒。
    岂恨藏弓早,终知借剑难。
    吾生非壮士,于此发冲冠。
  • 《信陵君救赵论》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故救赵者,亦以救魏;
    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
    曰:
    又不然也。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
    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
    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
    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
    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
    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
    何为计不出此?
    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
    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
    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
    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
    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
    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
    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
    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
    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
    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
    木朽而蛀生之矣。
    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
    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
    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
    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
    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
    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
    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
    《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
    嗟夫!
    圣人之为虑深矣!
  • 《陈渡草堂》
    皂衣非复汉庭郎,敝缊深冬卧草堂。
    贫薄不羞羸牜孛计,沉浮也逐斗鸡行。
    残书阁尽经旬病,异味尝来百草香。
    独愧顽心犹未化,十年学道几亡羊。
  • 《题龙池庵》
    远游为访白云岩,转尽孤峰路更南。
    龙见小身时出井,虎驯大士旧开庵。
    禅心客思俱潭水,古佛寒松共石龛。
    坐对老僧无一事,夜深相与说《楞严》。
  • 《赠庵中老僧僧解相人术少尝游历江南晚归庵中》
    早从祝发事栖岩,为礼名师每向南。
    业净六根成慧眼,身无一物寄茅庵。
    厨边引涧宁须汲,松下翻经几到龛。
    若使焚香能证道,前身应说是香严。

猜你喜欢

  • 《送刘君》
    徐渭徐渭〔明代〕
    南雁正北归,君今复南去。
    羽族如避炎,君胡故触暑。
    嗟哉失路人,安所避辛苦。
    而我亦同之,临歧泪如雨。
  • 《约史明古不至》
    沈周沈周〔明代〕
    仙舟望不到玄都,近信虚传过太湖。
    如此江山空旧约,可胜风雨有长途。
    灯前白发棋声在,地上碧桃花事无。
    春已阑珊人尚远,幽禽何苦唤提壶。
  • 《赠金子坤》
    蔡羽蔡羽〔明代〕
    别子兰蜕花,相逢竹生箨。
    闲门风自开,虚径云常钥。
    已烦挥麈谈,未惬听猿酌。
    为扫南山石,秋眠看泉落。
  • 《少年行·宝马骄嘶引少年》
    沈明臣沈明臣〔明代〕
    宝马骄嘶引少年,青丝穿地铁连钱。
    锦街十二春风起,吹得杨花满绣鞯。
  • 《阮将军龙杖歌(以下皆万历间晚年之作)》
    王稚登王稚登〔明代〕
    七尺天台藤,千年石梁雪。
    夭矫欲飞腾,支离半鳞甲。
    樵柯斫出空岩下,风雷昼鸣鬼啸夜。
    曳处常疑云雾生,植来犹恐猿猱挂。
    将军家居南巷中,一箧《阴符》四壁空。
    何人赠此作扶老,青鞋白帢随春风。
    春风策入花源去,仙人正傍桃花住。
    晴岚扑衣瀑绕床,鹤巢生緌芝成树。
    廉颇能挽弓三石,充国平羌负奇画。
    何为将军负杖行,不佩宝刀持画戟。
    冯唐老去未逢时,立马辕门弄柳丝。
    邻雨滴残鱼服箭,窗风吹裂蝥弧旗。
    雀罗当门印辞肘,坐叹红颜成白首。
    三百青钱杖上挑,黄公垆头醉春酒。
    神物从来尽有灵,延津曾见跃青萍。
    何必葛陂方化去,只今已作老龙吟。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