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古北口城此城雄据山川盖徐武宁之经略也

[明代]唐顺之

zhūchéngjiēzàishānzhīyǎo
chéngguānshānniǎocháo
jiǎoqiānfēngsàn
hànquǎnjiāo
shúshēngfān
guàishíbēngchuānzhēnghào
dàolíngrénměngshì
tiānshānwànzòngmíngshāo
查看更多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唐顺之

唐顺之[明代]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岳王坟》
    国耻犹未雪,身危亦自甘。
    九原人不返,万壑气长寒。
    岂恨藏弓早,终知借剑难。
    吾生非壮士,于此发冲冠。
  • 《信陵君救赵论》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故救赵者,亦以救魏;
    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
    曰:
    又不然也。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
    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
    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
    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
    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
    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
    何为计不出此?
    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
    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
    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
    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
    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
    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
    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
    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
    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
    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
    木朽而蛀生之矣。
    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
    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
    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
    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
    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
    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
    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
    《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
    嗟夫!
    圣人之为虑深矣!
  • 《陈渡草堂》
    皂衣非复汉庭郎,敝缊深冬卧草堂。
    贫薄不羞羸牜孛计,沉浮也逐斗鸡行。
    残书阁尽经旬病,异味尝来百草香。
    独愧顽心犹未化,十年学道几亡羊。
  • 《题龙池庵》
    远游为访白云岩,转尽孤峰路更南。
    龙见小身时出井,虎驯大士旧开庵。
    禅心客思俱潭水,古佛寒松共石龛。
    坐对老僧无一事,夜深相与说《楞严》。
  • 《赠庵中老僧僧解相人术少尝游历江南晚归庵中》
    早从祝发事栖岩,为礼名师每向南。
    业净六根成慧眼,身无一物寄茅庵。
    厨边引涧宁须汲,松下翻经几到龛。
    若使焚香能证道,前身应说是香严。

猜你喜欢

  • 《白雀返棹李王二子送余过虞山下作四绝句》
    王宠王宠〔明代〕
    绕郭围屏十八里,尚湖华荡舒其前。
    山明水丽照斜日,一片天池千朵莲。
  • 《送忍之清兄入天目》
    阮自华阮自华〔明代〕
    之子南方去,环声过霅溪。
    桃花春自睹,药草雨遍齐。
    法座高秦望,迦音满会稽。
    何时开六叶,一为止儿啼。
  • 《金鸡岩僧室》
    林鸿〔明代〕
    远公青莲宇,百尺构云阙。
    一径入松萝,山泉濯苔发。
    石房弹玉琴,清响在林樾。
    夜来沧海寒,梦绕波上月。
    微吟白云篇,高兴了未辍。
    未能悟声闻,安得离言说。
  • 《箭月歌》
    王寅王寅〔明代〕
    谁剪海犀革,一尺如月圆。
    锦绦挂东壁,时或生紫烟。
    上画胡奴驰铁骑,白草经霜枯满地,貂袄回头臂两弓,远望双飞皂雕至。
    此物怀当弱冠年,高插庐子城东边。
    射罢周瑜冢头坐,常浇绿酒呼重泉。
    抱书十度金陵走,丈夫蹭蹬终不偶。
    没羽徒夸射虎人,毛锥负却穿杨手。
    摩挲此物敝埃尘,感慨从前一怆神。
    道旁裋褐成衰丑,谁识飞扬跋扈人。
  • 《写韵轩·掌籍江河误泄机》
    朱梦炎朱梦炎〔明代〕
    掌籍江河误泄机,几年谪降学书痴。
    晴窗滴露花摇席,午夜挥毫月满帷。
    绾得春风留凤带,画残秋水照蛾眉。
    从今了却人间事,一曲鸾箫跨虎吹。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