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

[宋代]魏玩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
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
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译文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溪水和山峰都笼罩在夕阳余晖之中。微风吹拂下,溪水荡起层层绿波,倒映在水中的楼台也仿佛在晃动,惊起了水面上的鸳鸯。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一枝娇艳的杏花从院墙上探出头来。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在杨柳掩映的溪边小路上,有人天天在那里徘徊观望。年年看柳絮飘飞,至今已经看了三次,离人为什么还不还乡?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注解

1
鸳鸯:一种情鸟,雌雄相依,形影不离,如同良侣。
2
柳绵:成熟了的柳叶种子,因其上有白色茸毛、随风飘舞如棉似絮而得名,又叫柳絮。在古代水边杨柳往往是送别的场所。
3
离人:离别的人;离开家园、亲人的人。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赏析

此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情思。全词紧紧围绕一个“溪”字构图设色,表情达意,写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饶有情韵,耐人寻味。

首句“溪山掩映斜阳里”写斜阳映照下的溪山,侧重点于“溪”字。次句“楼台影动鸳鸯起”,补足上文,进一步写溪中景色。夕阳斜照之下,溪中不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还有楼台的倒影,还有对对鸳鸯溪中嬉水。上句专写静景,下句则动中有静。“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微风吹拂之下,荡起层层绿波,楼台的影子也仿佛晃动一般。再添上“鸳鸯起”一笔,整个画面就充满了盎然生趣。

三、四两句写两岸景色,这条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人烟并不稠密,环境自然是幽静的。至此,上面所说的楼台原是这几户临水人家的住宅,全词意脉连贯,针线绵密。这句为实写,下一句便是虚写,如此虚实相生。深院高墙,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杏花,带着娇艳的姿态,硬是从高高的围墙上探出头来。此句的妙处于一个“出”字,词以“出”字形容红杏花,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意味隽永。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但仍未脱“溪”字。溪水旁边,有一道长堤,堤上长着一行杨柳,暮春时节,嫩绿的柳丝笼罩着长堤,轻拂着溪水,而魏夫人作为临水人家的妇女,是经常从这里走过的。“早晚”一词,并非指时间的早和晚。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云:“早晚,犹云随时也;日日也。”其义犹如舒亶《鹊桥仙》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古代,水边柳外,往往是送别的场所。据《宋史·曾布传》,曾布于神宗元丰中,连知秦州、陈州、蔡州和庆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也说:“曾子宣丞相,元丰间帅庆州,未至,召还,主陕府,复还庆州,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这期间,曾布告别家人,游宦外,可能连续三年。此处,当指魏夫人填词述怀。结尾二句说明她溪边已徜徉了三年,年年都见过一次柳絮纷飞。从柳絮纷飞想到当年折柳赠别,这是很自然的。”三见柳绵飞“是实语,而着一”犹“字,便化实为虚了,这样,哀怨之情,离别之恨,便隐然流于言外。

此词声律上极具特色,八句中两句一叶韵,如“里”与“起”、“家”、与“花”、“路”与去、“飞”与“归”,均押韵工整;且两句与两句之间又平仄交错,如上片四句“里”与“起”是仄声韵,“家”与“花”是平声韵;下片“路”与“去”是仄声韵,“飞”与“归”是平声韵,读来十分谐婉,再加上语言晓畅,词句清丽,较好地抒写了贵族妇女温柔敦厚而又婉曲缠绵的感情。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魏玩

魏玩[宋代]

魏玩(?-?),字玉如,一作玉汝,邓城(今襄阳县)人。出身世家,诗论家魏泰之姊。北宋宰相曾布之妻,从夫籍(南丰),北宋女词人。因夫贵初封瀛国夫人,后封鲁国夫人,人称魏夫人。

  • 《阮郎归·夕阳楼外落花飞》
    夕阳楼外落花飞。
    晴空碧四垂。
    去帆回首已天涯。
    孤烟卷翠微。
    楼上客,鬓成丝。
    归来未有期。
    断魂不忍下危梯。
    桐阴月影移。
  • 《减字木兰花·落花飞絮》
    落花飞絮。
    杳杳天涯人甚处。
    欲寄相思。
    春尽衡阳雁渐稀。
    离肠泪眼。
    肠断泪痕流不断。
    明月西楼。
    一曲阑干一倍愁。
  • 《菩萨蛮·红楼斜依在溪曲》
    红楼斜依在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
    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
    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
    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 《减字木兰花·西楼明月》
    西楼明月,掩映梨花千树雪。
    楼上人归,愁听孤城一雁飞。
    玉人何处?
    又见江南春色暮。
    芳信难寻,去后桃花流水深。
  • 《卷珠帘·记得来时春未暮》
    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
    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负,轻拆轻离,欲向谁分诉。
    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分付。

猜你喜欢

  • 《高宗皇帝挽词二首》
    倪思倪思〔宋代〕
    黼翣方徐转,龙輴望已遥。
    胥涛平似掌,禹穴俨如朝。
    丧孝群心痛,号旻圣孝昭。
    稽经崇调号,万世永尊尧。
  • 《和陆伯微韵二首》
    包恢包恢〔宋代〕
    我坐深山底,炎凉总不知。
    任他人正闹,嗟世事无奇。
    菽尽欢难遂,芹思献尚迟。
    荐堂终万里,还许走相随。
  • 《谢葺芷和韵》
    郑清之郑清之〔宋代〕
    无诗不言酒,作赋真诳腹。
    未破公子悭,况与佳人目。
    壮心思击壶,圣杯赓啄木。
    袖想胡旋双,妆记摇手独。
    宾筵乏酬献,醴齐催{秭禾换氵}漉。
    祢衡办挝鼓,元崇方病足。
    曾无列屋粉,空韵梳鬟绿。
    百篇摘仙咏,十轴蒙溪读。
    有美建安璩,竞爽淇园竹。
    芒端寒燠转,胸次古今沃。
    卧瓮嗤舍郎,祭酒可令仆。
    时陈南北洗,颇醉东西玉。
    虽微醖五斗,端有才一斛。
    诗坛长齐盟,笔阵严总督。
    方将喝银云,未肯平封麴。
    宫宴看传柑,帝歌须和菊。
    牛心固异撰,犊鼻且同俗。
    尊酒日相逢,我歌君为属。
    欢期践三五,酿顷亏十六。
    酣畅嗟阮修,饮狂谢裴叔。
    洼尊留古制,长勺分鲁族。
    居然同老襟,浅斟醽水醁。
  • 《再用前韵》
    曾惇曾惇〔宋代〕
    危观干霄百尺开,海山罗列似东莱。
    鸟飞千里暮天碧,云断半弦新月来。
    报答风光伤晼晚,扶持欢事小徘徊。
    一春准拟留君醉,翡翠罗衫窄窄裁。
  • 《许康诗·明明天子》
    宋祁宋祁〔宋代〕
    明明天子,股肱一体。
    于蕃于宣,邦人咸喜。
    主芣之山,浚冀之渠,弗童而材,弗竭而渔。
    皇惠斯人,俾公焉依。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