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柳梢青·灯花

[两汉]张林

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
半颗安榴,一枝秾杏,五色蔷薇。
何须羯鼓声催。
银釭里、春工四时。
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

柳梢青·灯花译文

柳梢青·灯花注解

1
金粟:指桂花,这里形容灯芯结蘂。
2
安榴:石榴原名安石榴,以西域安石国榴种得名。
3
羯鼓:出于胡中,状如漆桶,两头蒙革,以双鼓捶击之亦称两杖鼓。

柳梢青·灯花赏析

词中吟咏的油灯结花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古来题咏灯花的作品也层出不穷,但张林的这首词却能不落俗套,新颖别致,读来饶有情味。

上片刻画灯花,连用五个比喻,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灯花在不断变化中呈现出的千种姿态、万种风情。

“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白玉枝,指白色的灯芯草。前两句说,灯蕊在不经意间结花,它最初如花蕾般含苞待放。“金粟”,桂花的别名,这里形容灯花。韩愈《咏灯花同侯十一》云:“黄里排金粟,钗头缀玉虫。”此种比喻在灯花描写上用得是最为普遍,本词是以它来描摹灯花初结成时的形状。下面三句,句句比喻,形容灯花的三种不同景象。“半颗安榴,一枝杏,五色蔷薇”。安榴,即石榴。石榴来自西域的安国,由张骞出使时带回,故又名安石榴。灯花越结越老,形状不断变化,它先是碎小如桂花,继而大如绣球般的石榴,再变成鲜艳浓的杏花,最后变得如蔷薇花般色彩绚烂斑驳。“半颗”、“一枝”、“五色”,这三个数量词,从小到大,依次递增,既写出了灯花的变化过程,将其各种姿态刻画地生动形象。

上片可说是用实笔摹绘灯花由初绽到盛开的过程,下片则是以虚笔来称赞灯花之美,简直可称巧夺天工。

“何须羯鼓声催。银釭里、春工四时。”羯鼓,用唐南卓《羯鼓录》记载的唐玄宗敲击羯鼓,催开含苞欲放的柳杏的典故。唐玄宗此举在于夸耀人工能巧夺造化,而本词则反其意而用之。银灯(釭即银灯)。里点燃的灯芯草会结花,它并不需要人工的催唤,好像其中自有造化的四时功能。作者从另一方面赞美灯花的富于变化,似有造化之功。“却杏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灯蛾扑火,与蝴蝶灯花,两者本来并不相干,但灯草既成灯花因而兼具两者的特点。作者有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并主要侧重蝴蝶戏花的方面。因此,运笔就将蝴蝶戏花加以此附。灯花既然是花,就应是蝴蝶戏嬉之物。有趣的是,灯蛾竟然学起蝴蝶来,不断地在灯花周围蹁跹飞舞,作者运笔俏皮,貌似揶揄灯蛾,却灵巧传神地赞美了灯花的丽若群芒。

这首词运用博喻手法,写得奇巧生动,俏皮有趣。虽无深情远意,但较之其他咏物词讲穷比兴寄托、笔致幽深、多愁善感的格调来,可算是别具一格,清新隽秀。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张林

张林[宋代]

东汉人。章帝时任尚书。尝上书言县官经用不足,应恢复武帝时按等级给予均田之制。

  • 《唐多令》
    金勒鞚花骢。
    故山云雾中。
    翠苹洲、先有西风。
    可惜嫩凉时枕簟,都付与、旧山翁。
    双翠合眉峰。
    泪华分脸红。
    向尊前、何太匆匆。
    才是别离情便苦,都莫问、淡和浓。
  • 《柳梢青灯花》
    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
    半颗安榴,一枝秾杏,五色蔷薇。
    何须羯鼓声催。
    银釭里、春工四时。
    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
  • 《浣溪沙·习习轻风破海棠》
    习习轻风破海棠。
    秋千移影上回廊。
    昼长蝴蝶为谁忙。
    度柳早莺分暖绿,过花小燕带春香。
    满庭芳草又斜阳。
  • 《绮罗香·浦月窥檐》
    浦月窥檐,松泉漱枕,屏里吴山何处。
    暗粉疏红,依旧为谁匀注。
    都负了、燕约莺期,更闲却、柳烟花雨。
    纵十分、春到邮亭,赋怀应是断肠句。
    青青原上荠麦,还被东风无赖,翻成离绪。
    望极天西,惟有陇云江树。
    斜照带、一缕新愁,尽分付、暮潮归去。
    步闲阶、待卜心期,落花空细数。
  • 《沁园春·披紫菟裘》
    披紫菟裘,上白鹭亭,看吹洞箫。
    望长庚鲸过,江横素练,回仙鹤度,月在青霄。
    依约淮山,清准冷风露,如到瀛洲听海涛。
    浮图近,更玉铃金铎,初奏琅璈。
    人间梦境寥寥。
    部故国繁华能几朝。
    有千年枯井,龙沈凤怨,数邱黄壤,兔走猿嗥。
    莫问荣华,不如归去,短棹孤篷乘夜潮。
    翠岩下,耕白云二顷,胜种仙苗。

猜你喜欢

  • 《沉江·惟往古之得失兮》
    东方朔东方朔〔两汉〕
    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
    尧舜圣而慈仁兮,后世称而弗忘。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
    纣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吕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垄。
    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
    苦众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
    众并谐以妒贤兮,孤圣特而易伤。
    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岩穴处而隐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从俗而变化兮,随风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
    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
    废制度而不用兮,务行私而去公。
    终不变而死节兮,惜年齿之未央。
    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矇。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愿悉心之所闻兮,遭值君之不聪。
    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
    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国家之久长。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
    离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于秋蓬。
    业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论乎祸凶?
    彼离畔而朋党兮,独行之士其何望?
    日渐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变容。
    众轻积而折轴兮,原咎杂而累重。
    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
    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壅。
  • 《项羽之死》
    司马迁司马迁〔两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
    “何如?
    ”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 《悲愁歌》
    刘细君刘细君〔两汉〕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流俗难悟》
    嵇康嵇康〔两汉〕
    流俗难悟。
    逐物不还。
    至人远鉴。
    归之自然。
    万物为一。
    四海同宅。
    与彼共之。
    予何所惜。
    生若浮寄。
    暂见忽终。
    世故纷纭。
    弃之八戎。
    泽雉虽饥。
    不愿园林。
    安能服御。
    劳形苦心。
    身贵名贱。
    荣辱何在。
    贵得肆志。
    纵心无悔。
  • 《有所思》
    佚名佚名〔两汉〕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