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

[宋代]苏轼

lòuhányānlěngjiānjiālǎo
tiānwàizhēnghóng鸿liáo
yínqiūwǎn
chángméndēngqiǎo
shēngchūzhì
yīngniànxiāoxiāng
ànyáorénjìng
shuǐduō
zhàwàngpíngtián
páihuáixià
qiánbèifēngjīng
xìnhéngyángwàn
yǒushéijiājǐnshūyáo
wànzhòngyúnwài
xiéhánghéngzhèn
cáishūyòuzhuì
xiānzhǎngyuèmíng
shítóuchéngxià
yǐngyáohánshuǐ
niànzhēngwèidǎo
jiārénchǔ
yǒuyíngyínglèi
查看更多 ∨

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翻译

注释
①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清真集》入“越调”。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②蒹葭(jiānjiā)老:芦苇不开花了。
③征鸿:长途飞行的雁鸟。寥唳:声音凄清高远。
④长门:西汉皇帝离宫,位于陕西长安城南。灯悄:灯光暗淡。
⑤潇湘:潇水与湘水会合处,在今零陵县,现以此泛称湖南。
⑥岸遥:水岸很远。
⑦菰(gū)米:又名雕菰米,茎可作饭。
⑧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位于湘江中游。名胜古迹有回雁峰。它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最高峰。相传北雁南归,到此为止不再向南飞了。
⑨锦书:织锦上书写文字的书信,代指妇人思念他乡丈夫的信。遥寄:指雁遥远传带书信。
⑩斜行横阵,才疏又缀:雁斜飞成“人”字,横飞成“一”字,刚刚散开,又马上靠拢。斜行:指雁飞成斜体形。横阵:指排成一条线。
⑪仙掌月明:为了长生不老,仙人在月明的夜晚,以手掌擎盘承接天上的甘露。
⑫石头城:古代金陵的别称,即现在的南京市。
⑬拂:挥动。杵(chǔ):捣洗衣服的木捶。
白话译文
露水寒冷烟气变凉,芦苇也不开花了。天边长途飞行的雁,声音凄清高远。银河光照下的秋天夜晚,灯光暗淡的西汉皇帝的离宫上空,一声雁鸣刚刚传,想起了在潇湘时的生活。水岸遥远,无人打扰,食物和水丰盛。俯望那无边的平坦田野,犹豫不定地想降落地上,但和以前一样,被风吹草动受惊而飞走了。
必须坚信万里之外的衡阳回雁峰是最好的栖息地,有谁愿意把我的书信送到遥远之地。不管远隔万里,但我相信鸿雁你经过艰苦飞行,总会把信送到。为了长生不老,仙人在月明的夜晚,以手掌擎盘承接天上的甘露。在石头城下,寒冷的江水里倒影摇动。想起在外丈夫的寒衣还未捣洗,心上人一挥动捣衣的木棒,就眼泪盈眶。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宋代]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守岁诗》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猜你喜欢

  • 《游嵩山·廛居倦喧卑》
    李廌〔宋代〕
    廛居倦喧卑,区中憎狭隘。
    游目宇宙间,山河真砺带。
    一啸万林端,呼风作天籁。
  • 《题赵次张所藏贼头子》
    陈克〔宋代〕
    扬鞭指点万貔貅,打取卢龙十四州。
    烦君为发禄山冢,看我快饮月氏头。
  • 《楞严经偈》
    蔡卞蔡卞〔宋代〕
    觉海性澄图,图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相想澄国土,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人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子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於是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去何获圆通。
    触以所角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支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如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说,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於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於大因力。
    初心汉有入,云何获圆通。
    鼻息本权机,只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性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为。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於恒沙动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甯,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水齐,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
    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切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盘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人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登。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訋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盘心。
    观世音,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原加被未来,於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但心引根修。
    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 《送赵拊》
    李覯李覯〔宋代〕
    先朝名士有遗孙,狼藉麻衣化洛尘。
    笔下每求千古意,醉中曾过几回春。
    劳生只见年年老,客路相逢事事新。
    满座狂歌时莫笑,眼看燕市若无人。
  • 《蚤起斋檐独坐》
    王义山〔宋代〕
    轻寒测测雨冥冥,不觉閒中春一庭。
    老竹似欺窗草绿,落梅微间翠苔青。
    倏听莺语调新曲,默看蛛丝网碎屏。
    物意人情两相得,莫容尘俗挠中扃。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