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送徐校书知处州

[宋代]魏了翁

ééhǎizhōngshān
shíèrlóuchéng
xiānrénqiú
jìngshànglíngqīng
zhōngdàohuíbáo
guīxiàjīng
tóngchānyàobái
jǐnshàngtóuháng
sānglǎnpèi
huǎnkuānzuòchéng
shìjiānháng
duānshèngpéngyíng
shéizhuóshēn
zhàwénxīnyīng
xiélíngmíng
guījiànxiōng
yòngshìxiǎo
qiānmínméng
shǎoshīkuāshǒu
zhùpíngfēngmíng
查看更多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魏了翁

魏了翁[宋代]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蝶恋花》
    又见王正班玉瑞。
    霁月光风,恰与元宵际。
    横玉一声天似水。
    阳春到处皆生意。
    十载奔驰今我里。
    昔元非,未信今皆是。
    风月惺惺人自醉。
    却将醉眼看荣悴。
  • 《水调歌头》
    江水自石纽,灌口怒腾辉。
    便如黑水北出,迤逦到三危。
    百尺长虹夭矫,两岸苍龙偃蹇,翠碧互因依。
    古树百夫长,修竹万竿旗。
    画堂开,风与月,巧相随。
    史君领客行乐,旌纛立披披。
    慨想二江遗迹,更起三闾忠愤,此日最为宜。
    推本美功意,禹甸六章诗。
  • 《水调歌头》
    轻露沦残暑,蟾影插高寒。
    团团只似前夕,持向老莱看。
    九帙元开父算,六甲更逢儿换,梧竹拥檀栾。
    都把方寸地,散作万云烟。
    锦边城,云间戌,雪中山。
    风流老监在此,忧顾赖渠宽。
    天上玉颜合笑,堂上酡颜如酒,家国两平安。
    又恐玉川子,茗碗送飞翰。
  • 《水调歌头》
    风露浸秋色,烟雨媚湖弦。
    旌旗十里小队,拟约醮坛仙。
    身在黄旗朱邸,名在玉皇香案,底事个人传。
    正恐未免耳,惊搅日高眠。
    虎分符,龙握节,鹿御轓。
    於君本亦馀事,所乐不存焉。
    一点春风和气,无限蓝田种子,渺渺玉生烟。
    富贵谁不肯,借问此何缘。
  • 《水调歌头》
    万里蜀山险,难似上青天。
    谁知间有,人心之险甚山川。
    赖得皇华星使,满载春风和气,来自鉴湖边。
    要识方寸地,四十万云烟。
    佩珑璁,冠昱炝,组蝉联。
    眼前富贵馀事,所乐不存焉。
    闻道汉家子政,博考兰台载籍,胸次著千年。
    会有太一老,同结海山缘。

猜你喜欢

  • 《祭龙·广殿罗笾豆》
    陈造〔宋代〕
    广殿罗笾豆,修廓振佩环。
    帝觞初拜手,仙驭不违颜。
    瑞雾浮空下,灵风拂袂还。
    定知龙宛宛,千礼拱南山。
  • 《贺元枢游先生除右相》
    宋伯仁宋伯仁〔宋代〕
    元枢登相未为奇,奇在先生甚懒为。
    四海熙熙今有日,九重眷眷已多时。
    人才岂用拘彝调,边事常如援拙棋。
    天下儿童颂君实,太平欣卜万年基。
  • 《卜居·吾宗本郊居》
    赵友直〔宋代〕
    吾宗本郊居,勤俭压几世。
    礼失于野求,力耕真吾事。
    古称识时务,必在贤与智。
    用贻厥孙谋,无为忽去此。
    去此亦不难,安居亡所恃。
  • 《新年团拜后和主敬韵并呈雪平》
    辛弃疾辛弃疾〔宋代〕
    已把年华逊得翁,满前依旧祖遗踪。
    谢家固不多安石,阮氏还能几嗣宗。
    今是昨非当谓梦,富妍贫丑各为容。
    修然白发犹何事,只好三人自一龙。
  •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欧阳修〔宋代〕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
    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
    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
    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
    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
    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
    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
    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可谓社稷之臣矣!
    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
    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