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宋代 王安石 的 《 千秋岁引·秋景 》
译文传入旅舍的捣衣声,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
注释别馆:客馆。砧: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画角:古代军中乐器。寥廓:空阔,此处指天空。
赏析此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描绘出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边人的习俗,因而寒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留下了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色想象空间。
作者简介
王安石 [宋代]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