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ㄒ一ㄚˋ ㄌ一ˇ ㄅㄚ ㄖㄣˊ
下里巴人
(1) 战国时楚国的民间歌曲
(2) 后来泛指通俗文艺
⒈ 古代民间通俗歌曲。下里,乡里; 巴,古国名,地在今川东、鄂西一带。
引《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
李周翰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
⒉ 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引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通俗歌曲。《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歧路灯.第一○回》:「谭、娄纯正儒者,那得意于下里巴人。」也作「巴人调」、「巴人下里」、「东野巴人」。
(1)(副)下面;位置在下的;低处:~面|~部。
(2)(副)等级或品级低的:~等|~级|~策|~人。
(3)(副)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午|~集|~家|~旬。
(4)(副)向下面:~行车。
(5)(副)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列|部~|在同志们的帮助~。
(6)(副)表示正当某个时间或时节:节~|目~|时~。
(7)(副)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里都同意。
(8)(动)由高处到低处:~船|~降|~山。
(9)(动)(雨、雪等)降落:~雨|~雾。
(10)(动)颁发;投递:~令|~文|~通知|~帖。
(11)(动)去;到(处所):~乡|~地|~基层。
(12)(动)退场:该队三号上;五号~。
(13)(动)放入:~网捕鱼|~箸|~钻|~手。
(14)(动)卸除;取下:~装|把敌人的枪~了!
(15)(动)做出(言论、判断等):~结论|~定义。
(16)(动)开始使用;使用:~药|~刀。(动物)生产:~蛋|~崽。攻陷;攻克:连~数城。到规定的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等:~班|~工|~课。退让:相持不~。低于;少于(多用于否定):~药|~刀。(动物)生产
(17)(量)(一~儿)。ɑ表示动作的次数: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
(18)(名)(~儿)用在“几、两”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儿)。有时也作下子。
(19)(副)用在动词后。表示由高处到低处
(20)(副)用在动词后。表示有空间;能容纳:这个剧场能坐~几万人。
(21)(副)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写~八千字的论文。
1.(~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儿。衣服~儿。这面是~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屋。~圈。往~走。
3.街坊:邻~。~弄。
4.家乡:故~。乡~。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
(1)(动)盼望:~望|眼~~。
(2)(动)紧贴:~着墙。
(3)(动)粘住:粥~锅了。
(4)(名)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锅~。
(5)(动)〈方〉挨着:前不着村;后不~店。
(6)(动)〈方〉张开:眨~。
(7)(名)周朝国名;在今四川东部。
(8)(名)指四川东部。
(9)(名)姓。
(10)(量)气压的压强单位;一巴等于每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一百万达因作用力的压强。
(11)(量)压强单位;一巴等于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一达因作用力的压强。
(1)(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
(2)(名)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
(3)(名)指成年人:长大成~。
(4)(名)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
(5)(名)别人:~云亦云|待~诚恳。
(6)(名)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
(7)(名)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
(8)(名)指人手、人材:我们这里正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