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汉语词典
>
通印子鱼
通印子鱼
拼音:tōng yìn zǐ yú

注音:ㄊㄨㄥ 一ㄣˋ ㄗˇ ㄩˊ

通印子鱼的解释
  • 词语解释:

    1.亦称"通应子鱼"。 2.即子鱼。宋王安石《送福建张比部》诗有"长鱼俎上通三印"[hao86.com好工具]之句,福州濒海多鱼,初不专指子鱼而言。至苏轼《送牛尾狸与徐使君》诗"通印子鱼犹带骨,披绵黄雀漫多脂",始以"通印子鱼"对"披绵黄雀"。亦有称"通应子鱼"者,或以为出于通应江水,或以为其地有通应侯庙。
  • 引证解释:

    ⒈ 亦称“通应子鱼”。即子鱼。 宋王安石《送福建张比部》诗有“长鱼俎上通三印”之句, 福州濒海多鱼,初不专指子鱼而言。至苏轼《送牛尾狸与徐使君》诗“通印子鱼犹带骨,披绵黄雀漫多脂”,始以“通印子鱼”对“披绵黄雀”。亦有称“通应子鱼”者,或以为出于通应江水,或以为其地有通应侯庙。参见“子鱼”。

    宋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蒲阳通应子鱼名著天下。盖其地有通应侯庙,庙前有港,港中鱼最佳。今人必求其大可容印者,谓之通印子鱼。故荆公有诗云:‘长鱼俎上通三印’,此传闻之讹者。”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兴化军莆田县去城六十里有通应侯庙,江水在其下,亦曰通应 ……子鱼出其间者,味最珍美。上下数十里,鱼味即异,颇难多得,故通应子鱼,名传天下。”

  • 网络解释:

    通印子鱼

  • 通印子鱼(通印子鱼) 
  • tōng yìn zǐ yú
  • 亦称“ 通应子鱼 ”。即子鱼。
  • 宋 王安石 《送福建张比部》诗有“长鱼俎上通三印”之句, 福州 濒海多鱼,初不专指子鱼而言。至 苏轼 《送牛尾狸与徐使君》诗“通印子鱼犹带骨,披绵黄雀漫多脂”,始以“通印子鱼”对“披绵黄雀”。
  • 亦有称“通应子鱼”者,或以为出于 通应江 水,或以为其地有 通应侯庙 。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证误》:“ 蒲阳 通应子鱼名著天下。盖其地有 通应侯庙 ,庙前有港,港中鱼最佳。今人必求其大可容印者,谓之通印子鱼。
  • 故 荆公 有诗云:‘长鱼俎上通三印’,此传闻之讹者。”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兴化军 莆田县 去城六十里有 通应侯庙 ,江水在其下,亦曰 通应 ……子鱼出其间者,味最珍美。上下数十里,鱼味即异,颇难多得,故通应子鱼,名传天下。”参见“ 子鱼 ”。
通印子鱼相关成语
通印子鱼其他相关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