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即对策。 汉代士人应试时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策问的文章,后代科举亦以此为取士的部分要求。
引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国策》、《南华》取其灵快, 匡衡、刘向取其雅健, 史迁、班固取其博大, 昌黎取其浑, 柳州取其峭, 庐陵取其宕,三苏取其辩,他若贾董策对, 庾徐駢体, 陆贄奏议,取资者不能尽举,在人之慧心领会耳。”
罗惇曧《文学源流》:“自兹以降,风流相扇,浓郁瑋丽,浸盛於西京,邹阳、枚乘、司马相如、王褒尤为杰出, 贾谊、董仲舒并为大儒,而为奏疏策对之所祖。”
(1)(名)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
(2)(名)古代考试文件;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问。
(3)(名)我国曾经用过的计算工具;跟‘筹’相似。参看‘筹’。
(4)(名)计谋;办法:上~|献~。
(5)(名)姓。
(6)(名)古代赶马用的棍子。
(7)(动)用策赶马:鞭~|~马前进。
(1)(名)对子:喜~。
(2)(动)回答:~答如流。
(3)(动)向着、朝着:枪口~着敌人。
(4)(动)对待:~事不~人。
(5)(动)使两个东西配合或接触:~个火儿。
(6)(动)照着样检查:校~。
(7)(动)调整使合于一定标准:~时间。
(8)(动)搀和(多指液体):汤里~点水。
(9)(动)平均分成两份:~半儿。
(10)(形)对面的;敌对的:~手。
(11)(形)正确、正常、适合:这话很~。
(12)(量)双:一~杯子。
(13)(介)朝、向;用法跟“对于”差不多:~困难不能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