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字
(1) 通假字,如借“公”为“功”,借“果”为“敢”,【hao86.com好工具】借“崇”为“终”
⒈ 训诂术语。指古书中与本字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被借来代替本字的字。
引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咸林”:“案‘咸’当作‘或’。‘或’者,‘棫’之借字也。古音‘或’如‘棫’,故‘棫’通作‘或’。”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庄子谢施说》:“‘斜’者,‘衺’之同音借字。”
⒉ 指本无其字的假借。
引章炳麟《文学说例》:“本无兄弟昆弟之名,故亦不製其字。及其立名借字,则社会已开,必在虞夏以后也。”
⒊ 借据。
引李广田《水的裁判》:“大山还是不承认有这笔债,还是那老话,说是既没有借字,又没有帐本,他老子都已烂得只剩白骨头了,还偿什么债!”
以同音字或近音字通用假借。参见「通假」条。
(1)(动)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借进:向图书馆~书|跟人~钱。
(2)(动)把物品或金钱暂时供给别人使用;借出:~书给他|~钱给人。
(3)(动)假托:~故|~端。
(4)(动)凭借:~手(假手)。
(1)(名)文字:~调|~汇|~谜|~面|~模|~目|~幕|~盘|~形|~样|~义|~音|~母|~里行间|~斟句酌。
(2)(名)(~儿)字音:咬~儿。
(3)(名)字体:篆~|草~。
(4)(名)书法的作品:~画。
(5)(名)字眼;词:词典中没有这个~。
(6)(名)(~儿)字据:立~为凭。
(7)(名)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诸葛亮~孔明。
(8)(名)旧时称女子许配:待~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