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后因以“龙见”指王者能有治绩。
引《易·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高亨注:“龙出现于田中,比喻大人活动于民间,人见之则有利。”
《庄子·在宥》:“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成玄英疏:“圣人寂同死尸寂泊,动类飞龙在天。”
⒉ 喻羽化而登仙。
引《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一》:“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李善注:“进谓求仙也,退谓处俗也。”
⒊ “龙”喻事物的主干,因以“龙见”喻文章根本已立。
引《易·乾》:“云从龙,风从虎。”
晋陆机《文赋》:“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
郭绍虞等注:“‘龙见’句譬文章根本已立而枝节未妥。”
⒋ 苍龙七宿出现。
引《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啟蛰而郊,龙见而雩。”
杜预注:“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穀祈膏雨也。”
《北齐书·恩倖传·高阿那肱》:“源师尝諮肱云:‘龙见,当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