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圆尾鲎的意思

图册

1.png

分布地区

见于东亚与东南亚各沿海地区,包括日本、台湾、香港、澳门、和中国沿岸等地区。成年圆尾鲎,多见于深水,而幼鲎多见于潮间带浅水区。

在香港,圆尾鲎主要栖息在后海湾、白泥和大屿山西北的潮间带地区。

潮间带沙滩和泥滩是它们的繁殖地。雌性的圆尾鲎(别名:马蹄蟹)会于水涨时到沙泥滩产卵,每只雌性每次约产下二千颗卵。 但由于圆尾鲎在野外的存活率偏低,在一万只幼鲎中,大约只有1 至2 只可存活至10 至15 年,生殖成熟的阶段。

主要食物

主要以沙虫、小蟹、蚝和贻贝的双壳类动物为食。

现状及详情

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隶属节肢动物门(Arfhropoda),肢口纲,鲎科,亚洲鲎属;而圆尾鲎( 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属蝎鲎属。中国鲎主要分布于日本九州以南,爪哇岛以北,菲律宾以西的亚洲东岸及东南岸海域,在中国长江以南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均有发现,现以广东、广西为多。圆尾鲎分布在我国湛江东海岛以南的海域,以中国湛江东海岛及北部湾的防城、遂溪为多。

国际学术界历来认为我国只有一种鲎—中国鲎,而在太平洋圆尾鲎分布于菲律宾巴拉望以南的海区。我国学者梁广耀1986年报道在北部湾发现圆尾鲎,作者也在北部湾发现圆尾鲎,并在雷州湾的民安发现圆尾鲎的大群体。1965年,Halstesd报道圆尾鲎有毒。他们报道小白鼠腹腔内注射圆尾鲎的含水乙醇提取物,最初的中毒症状呈呆钝、共济失调和出汗,其后出现肌肉痉挛、四肢麻痹,在1~2小时内死亡,与我国报道的中国鲎中毒症状极为相似。这说明我国原以为食鲎中毒是食中国鲎引起的中毒,其实很可能是食圆尾鲎中毒。有毒成分很可能是河豚毒素样特性的物质(因中毒症状与河豚毒素中毒症状非常相似)。

日本学者已从泰国产的圆尾鲎体内分离出河豚毒素。中国产的圆尾鲎很可能含有类似毒素,从实验看,小白鼠的中毒症状也和河豚毒素中毒很相似。所以,食圆尾鲎中毒的预防和治疗采取与食河豚毒素中毒的预防和治疗相似的方法是可取的。圆尾鲎的各种组织均有毒,故绝对不能食。虽说河豚毒素与碱相作用会失去毒性,有的渔民把圆尾鲎加一定的碱煮2~3小时后进食,但大多数食鲎者很难掌握放碱的多少及煮的时间,为安全起见,还是以不食为好。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