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怒而挠之,卑而骄之的意思

原文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孙子兵法》

译文: 敌人贪利,则以小利来引诱它,伺机攻击它;对于处在混乱状态的敌人,要抓住时机攻取它;对于实力雄厚的敌人,则需严加防备;对于兵强卒锐的敌人,当避其锋芒;对于易怒的敌人,就通过挑逗的方式去激怒他,使他丧失理智;对于轻视我方的敌人,应设法使其更加骄傲自大;对于经过充分休整的敌人,要设法使之疲劳;对于内部团结的敌人,则要设计离间、分化他们。

实而备之(指对付实力雄厚之敌,需严加防备。备:防备,防范。),

强而避之,怒而挠之(敌人暴躁易怒,就设法挑逗激怒它。努:容易生气,愤怒。挠:挑逗,挠乱,骚扰的意思。另一说,敌人来势凶猛,当设法遏制其气焰。),

卑而骄之(敌人卑怯谨慎,则应设法使其变得骄傲自大,然后伺机击破之。卑:小、怯。《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公卑邾zhū,不设备而御之。”杜预注:“卑,小也。”另一说,敌人卑视我方,则将计就计,使其更加骄傲麻痹。又一说,我方当主动卑辞示弱,给敌人造成错觉,令其骄傲。),

佚而劳之(敌人安逸,就设法使它疲劳,佚:同“逸”,安逸,自在。劳:疲劳,用作使动),

亲而离之(敌人内部团结,则设法离间分化它。亲:亲密,团结。离:离间。)。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军事家用兵如神、克敌制胜的奥妙。胜:奥妙,胜券。)

心得

怒而挠之,卑而骄之:知己知彼,根据敌军主帅和将领的特点,易怒者,用计谋扰怒他,羞辱他,使其丧失判断力,找我军决战,我再根据实际情况打击之。敌人谦卑谨慎的,我先使其小胜多胜,养其娇纵之气,一举打击之。在这里可以看出,将帅对情绪的控制很重要,“山崩于前不改容,海啸于后不变色”,“不为物喜,不为己悲”,“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人在极端情绪化下,容易做出不理智的判断,使敌找到可乘之机。此两句说的是情绪的重要性,控制情绪,并且利用敌人的情绪。

孙子著名的“诡道十二法”,即兵不厌诈的方法。诡道,是一种欺骗行为,千变万化,因时因地因敌而异。“诡道十二法的前四种,是隐蔽自己的方法,后八种是利用敌人的方法,这些都是作战中利用诡道的原则。在敌人贪利、混乱、失去理智的时候,要懂得抓住时机,乘虚而入;对于强大的敌人,就要加强防备,避开他们的优势,千方百计使他们骄傲、懈怠,并让他们焦躁、疲惫,从而变优势为劣势,以利我军行动。总而言之,正如《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所说:“千章万句,不出乎诡之一句而已。”古今中外,战争的诡道事实不胜枚举。

曹操“横槊赋诗”,却有赤壁之辱;苻坚“投鞭断流”,却有淝水之败。无数历史的事实应证了孙子言论的正确。刘邦曾用黄金400斤贿赂楚将,使数10万楚军变成了一盘散沙。项羽兵败,与其说是自己用刀割下来的,倒不如说是刘邦用钱买下来的。钱在这里成了战胜项羽的致命武器。可见,使用计谋,用利造乱,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法宝。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判断就是要分析自己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对于强弱不同的竞争对手,采取不同的策略,以求在市场赢得一席之地。其实,商战中的“避实就虚”、“游击战”、“防御战”等策略与孙子的“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等战略正好不谋而合。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