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资本论的解释

基本解释

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第一卷于1867年出版,第二、第三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第一卷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论述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阐述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爱与资本论》中很大篇幅是写马克思三个幸存的女儿。
2、他和燕妮生活中都期待他的杰作,《资本论》,能获得足够的资金,以减轻他们的的债务并让他们经济上稳定下来。
3、《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是一个相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术争鸣的过程。
4、《资本论》可称之谓巨,却姗姗来迟,正应了马克思的特点。
5、本文认为,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应是资本主义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
6、可以说,这些原则在《资本论》方法中都有体现。
7、因此,说《资本论》是一部美学经典,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8、2003年在中国有过一项向著名学者发出的问卷调查,50多份经济学家的答卷表明,资本论是被推荐的最多的书目。
9、《资本论》当然首先是经济学家的读物,但他们并不把它仅仅当作经济学著作。
10、本章主要讨论的是形象思维作为一种叙述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表现。
11、以下我们简要地分析一下《资本论》的逻辑结构,看看这部经济学著作中,黑格尔逻辑学的合理因素,得到了怎样的映现。
12、这里马上就会提出一个问题,《资本论》在逻辑上是以本质性的范畴为开端吗?
13、这里,我举分子物理学中研究气体运动规律的例子,与《资本论》对剩余价值的研究作一比较分析。
14、而这里的说明仅限于达到这样一个目标:证明《资本论》所运用的科学方法的丰富性。
15、这是他写给自己的好友的,这位好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及的中国人。
16、这一步工作是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进行的。
17、恩格斯还打算出版原计划安排在第三卷中第四部分手稿,作为《资本论》第四卷发行。
18、第二,强化对《资本论》和国内外某些现实问题的研究;
19、为了从《资本论》本身来考察它的逻辑结构,这里详细地引述马克思关于《资本论》三卷的研究对象和结构的一大段话;
20、资本论与建设和谐社会完全背道而驰。
21、二次大战后,联系《逻辑学》来研究《资本论》逻辑成为这个课题研究的一大特色。
22、因此,即使从逻辑结构角度比较《逻辑学》与《资本论》,也必须注意联系和区别两方面。
23、要是我懂德文,我就读《资本论》的原文。
24、例如,谁能否认《资本论》运用了数学方法呢?但这既不直接是辩证法,也不能说它是形而上学的方法。
25、这些异口同声的评价说明《资本论》中确实存在系统思想和方法。
26、那么,资本论的方法到底是什么呢?
27、《资本论》中的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论原则的体现,主要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它与唯物辩证法思想联系在一起,并在它指导下发挥功用。
28、因此,这些范畴在整部《资本论》中所占的位置或顺序,首先是由它们所从属的范畴系统,即对它们作历史考察的资本现代史系统中的范畴来决定的。

上一篇:资本论怎么读

下一篇:资本论的意思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