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復凿二窟。”后以“狡兔三窟”喻藏身处多,便于避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九娘》:“汝狡兔三窟,何归为?” 续范亭 《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至于‘狡兔三窟’的政策,那是你自己‘唯中论’‘唯我论’哲学的传统。”亦作“ 狡兔三穴 ”。《宋史·河渠志三》:“乃是狡兔三穴,自为潜身之计。”
上一篇:狡兔三窟的解释
下一篇:狡狯(狡獪)的拼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