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狨座的解释

  1. 亦作“ 狨坐 ”。用狨皮连缀而成的坐褥。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狨座,文臣两制,武臣节度使以上,许用……狨似大猴,生 川 中,其脊毛最长,色如黄金。取而缝之,数十片成一座,价直钱百千。”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建炎 维扬 南渡时,虽甚仓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出,军民有怀甎狙击 黄相 者。”《宋史·舆服志二》:“ 乾元 九年,重修仪制:权侍郎、太中大夫以上及学士、待制,经恩赐,许乘狨坐;三衙、节度使曾任执政官,亦如之。”

  2. 借指重臣。

    宋 刘克庄 《贺新郎·戊戌寿张守》词:“家家香火人人愿,要还他, 庆元 狨座, 建炎 蝉冕。”

上一篇:狨座怎么读

下一篇:狨座的意思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