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2025铁杵成针的故事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铁杵成针》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我看了一个成语故事,看完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李白小时候是一个很调皮贪玩的.小孩。一次,他逃学出来玩,遇到了一个老婆婆正在磨一根粗大的铁杵,心里觉得很奇怪,便上去问:“您磨铁杵干什么啊?”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针呢。”李白不以为然:“铁杵怎么能够磨成针呢?”老婆婆边磨边笑,说:“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针。”李白听完,恍然大悟,豁然开朗,马上回去用功读书,最后学业有成,成了一个大诗人。
写到这里,大家肯定猜到了,这就是“铁杵成针”。
文中老婆婆不怕辛苦地磨那根又粗又大的铁杵,正说明了“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的道理。最后李白铭记了老婆婆的话,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一个有用的人才。
只要有毅力,有、恒心,肯下功夫,再困难的事情也能够做好。我应该向李白学习,不怕多用时间,多多付出。努力学习,最后也成为一个人才,报效祖国。
我都读了《铁杵磨针》的故事后,知道了李白小时候很聪明,可是贪玩儿,不愿意学习。
有一天,李白在小溪边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老奶奶在磨着一根铁杵,李白觉得很奇怪,便走上去询问,老奶奶说:“我要把磨成绣花针。”李白吃了一惊,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听了很惭愧,就赶紧回家认认真真的学习。后来,李白成了一位有名的伟大的诗人。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老奶奶的话深深的感动。那么粗大的'铁杵都能不畏艰难地磨成绣花针,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呀!我一有事就叫妈妈,问妈妈。很少自己解决问题,也不知被批评了多少次,老奶奶都能把铁杵磨成绣花针,一定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要学习老奶奶的精神,要有恒心、耐心,遇到问题要认真思考,慢慢解决,好好学习,长大成一个有用的人。
故事讲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是个不喜欢读书、学习成绩很差,爱逃学去玩的孩子。
一天,李白又丢下书本溜出去玩,他走着走着,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矮凳上,手里拿着一根粗大的铁杵在磨刀石上磨来磨去,李白忍不住好奇,就问道:“老奶奶,您在做什么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老奶奶回答,她头也没抬,认真的磨着手里的.铁杵。李白听了心中暗笑,说:“老奶奶,针是非常细小的,而您磨得是一根粗大的铁杵啊!”老奶奶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细小的针。”李白惊奇地问:“什么?这么粗大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抬起头来,慈祥的说:“是的,要把铁杵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的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呀!”李白听了老奶奶的话,心想:只要有恒心,什么事都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只要用功读,就会读好。想到这,李白高兴地说:“我懂了...
查看详情>>最新铁杵成针的故事和含义(范本三篇)
一、故事引入,初识文意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等几篇文言文,知道了学习文言文主要用各种读得方法:(课件出示:断句读;结合注释理解读;品读感悟读。)我们今天继续用这种读的方式来学习《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铁杵成针》,你知道这个故事是讲了关于谁的故事吗?
2.引伸学习:
李白小时候《铁杵成针》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现在,故事浓成了很短的文言文,让我们一起穿越到李白的幼年时代,看看你能不能准确地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含义呢?
二、断句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原文)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停顿,用铅笔在课文中用“/”划出朗读节奏。并用小窗发语音。(检查纠正读音。注意“还”的读音。)
2、课件出示断句,学生对照。
3、谁来读读试试?(指名朗读,把握节奏)。读文言文,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根据意思也需要适当读出停顿,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4、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发语音。
5、我们接力来读读试试吧?看谁读音准确,读得流利,朗读过程中注意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三、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1.文章的节奏感读好了,下面请你借助注释读一读,看看能理解课文吗?
2.请同学们小组群内互相交流一下,看看你从文中理解了什么?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可以说文章的出处,或者词语的意思)小窗发语音到群交流。
3.活动检测自学效果。
活动1、下面老师出一个词,你会解释吗?(出示课件词语解释,提问:你是怎样知道它的意思?借以总结理解文言文词语方法:借助注释;组成词语;借助经验)
活动2、你能理解这句的.意思吗?发语音解释一下吧?(课件出示句子)
活动3、下面请大家互相考核,一人读原文,请另外一个人说出自己的理解。
四、指导朗读,加深感悟
1.请大家再次带着感悟去朗读课文,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道理)
2.谁来朗读一下?大家评一评,他读的怎样?
3.你还想试试吗?(展示朗读。)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谈话引入:像“铁杵成针”这样告诉我们要刻苦学习、持之以恒的故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再看篇《司马光好学》这则文言文故事,用我们学到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1、断句读;
2、结合注释理解读;
3、品读感悟读,自己读明白这则文言文。
六、分层布置作业
a.读熟课文《铁杵成针》,并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b.诗仙“李白”一生诗作颇丰,请搜集其中一首,进行诗配画。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由两篇文言文组成。《囊萤映雪》讲述了晋朝人车胤克服家境贫寒,利用萤火照亮,勤学苦读的故事。文章篇幅短小,寓意深刻,有很好的教育意义。《铁杵成针》以文言文的形式,阐明了学生从小比较熟悉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本课选取的是两篇关于学习的文言文小故事,富有语言凝...
查看详情>>铁杵成针文言文原文以及翻译
人们常说成功的人比碌碌无为的人往往只多做了一步,那就是“坚持”,古往今来有很多写到坚持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而今天我们要说到的就是一个关于“诗仙”李白的故事,请随着好工具小编一起来看看是怎么一回事吧!
铁杵成针文言文原文
铁杵成针
祝穆 〔宋代〕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翻译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碰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注释
1.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2.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3.成:完成。
4.去:离开。
5.逢:碰上。
6.媪:古代妇女的统称。
7.方:正在。
8.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9.欲:想要。
10.感:被……感动。
11.还:回去。
12.卒业:完成学业。
启示及道理
启示:
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一个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坚持不懈,即可创佳绩。
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5.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6.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道理:
铁杵成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的重要性。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前途光明的学业或事业,即便有天赋的人去学习、去做事,也是难以一帆风顺的。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达到成功的彼岸。面对困难,我们要保持恒心,持之以恒,而非半途而废,只有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才能实现目标。
故事拓展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 “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