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边疆;靠边界的地方:边~。
名词
(1) (形声。从阜,垂声。假借为垂,俗用为边境字。本义:边疆)
(2) 同本义
陲,边也。——《广韵》
虔刘我边陲。——《左传·成公十三年》
连兵于边陲。——《史记·律书》
(3) 又如:边陲(边境)
(4) 边缘
独我恶水浊,凿井庭之陲。——唐· 姚合《街西居三首》
动词
流传。也作“垂”
大义箸明,陲于后嗣。——李斯《泰山刻石》
陲【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是爲切,音倕。《說文》危也。
又《廣韻》邊也。《增韻》疆也。《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陲。《史記·律書》連兵於邊陲。
又《韻會》本作垂。《爾雅·釋詁》疆界邊衞圉,垂也。《註》皆在外垂也。《戰國策》今大國之地半天下,有二垂。《荀子·臣道篇》邊境之臣處,則疆垂不喪。
陲【卷十四】【部】
危也。从垂聲。是爲切
(陲)危也。許義垂訓遠邊。陲訓危。以垂从土、陲从之故。今義訓垂爲懸則訓陲爲邊。邊陲行而邊垂廢矣。从。垂聲。是爲切。古音在十七部。
共10笔
陲ㄋ
丨
ノ
一
UNICODE编码:U+9672, 十进制:38514, 二进制:1001011001110010, UTF-8:E9 99 B2
金文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