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之以鼻
嗤之以鼻的意思
嗤之以鼻
(1) 用鼻子轻蔑地吭气,表示瞧不起
⒈ 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
引老舍《四世同堂》五一:“假若他甘心作犬儒,他不但可以对战争与国家大事都嗤之以鼻,他还可以把祖父、妈妈的屋中有火没有也假装看不见。”
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一章:“这样可笑的说法,连旁听的大水、小梅都忍不住嗤之以鼻了。”
陈忠实《信任》:“梦田老汉对罗坤的一举一动都嗤之以鼻!”
亦省作“嗤鼻”。 《收获》1981年第5期:“那些实在没有办法的……也要弄一张病退回城的条子,离开农村,甩掉‘知青’这个人人嗤鼻的身分。”
从鼻子里发出冷笑。表示不屑、鄙视。
如:「他每每大言不惭,惹得众人对他嗤之以鼻。」
【解释】嗤:讥笑。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出处】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
【示例】说于乡,乡人笑之;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
【近义词】不以为然、不屑一顾、视如敝屣、付之一笑
【反义词】五体投地、拍案叫绝
【语法】嗤之以鼻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对错误言行的蔑视。
字义分解
(动)〈书〉嗤笑;讥笑。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1)(名)(~子)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也是呼吸通道:~孔|~腔|~涕。
(2)(名)〈书〉开端:~祖。
最近文章
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b160643ac9b1606/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